工商社论》央行已近升息临界点

工商社论

中央银行最新公布的第三季理事会议事录透露出升息讯号,多位理事提醒央行应开始留意调高利率的时点。但央行调涨利率的同时,除可能增加厂商资金成本,股市融资利率势必也会走高并影响到交易量,加上利率调升也恐进一步推升新台币汇率,房市则因央行同时实施选择性信用管制,升息恐让紧缩性的政策力道过强,而造成房市硬着陆,央行如何在考量物价和顺应国际情势的情况下,力求平衡、把升息的负面冲击降到最低,的确是很大的考验。

根据央行议事录,多位理事对未来货币政策的考量因素表达看法。其中,有位理事表示,近期美国FOMC会议指出今年可能会缩减购债,明、后年可能会升息,在此考量下,台湾属于小型开放体系,应开始思考未来提高政策利率的可能时机,以因应未来先进国家可能的政策变动。另位理事指出,考量长期低利率对经济的影响,未来若出现合适时机,宜考虑调升利率。有位理事认为,明年美国可望启动升息,或许届时央行可以考虑逐步调升政策利率。

不仅如此,央行10月29日说明中小企业专案贷款的新闻稿中,除提到银行向央行申请的融通金额虽已接近专案总融通额度4千亿元上限,惟为持续支应受疫情影响企业正常营运资金需求,凡银行于本专案贷款申请期限(2021年12月31日)前受理的申贷案件,仍得向央行申请融通。但央行首次增加了「上开受理期限内,银行新承作本专案贷款案件,其适用优惠利率期限至2022年6月30日,请借款人提早做好相关财务规划,降低授信违约风险」。也被认为是在示警企业注意后续利率风险。

包括央行总裁杨金龙在第三季理事会后针对新一波选择性信用管制表示,「仅是微调,目的是提醒购屋者注意财务杠杆」,同样有暗示购屋者要留心未来利率可能上扬的意味。

由于全球利率走升之势已成定局,台湾身为小型开放经济体,央行也没有逆势而为的本钱,调高利率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但可以确定的是,央行升息的主要考量来自物价和外部压力,而非解决高房价。

央行不打算用升息处理高房价问题,不代表央行不会升息,事实上,正是因为央行升息已山雨欲来,最近央行才会透过各种方式试图对市场示警,包括透过零碎式升息和选择性信用管制,力求缩减购屋者杠杆。再说简单点,就是央行的调降相关授信成数、要求银行差别订价,用意不是在「让高房价下来」,而是和市场沟通「未来利率会上去」,不希望贷款者用目前的史上低利设算资金成本,造成信用过度扩充。

除非国际金融情势出现目前看不到的大逆转,现在新台币利率可说就是谷底,未来只会高不会低。而且一般来说,央行升息或降息通常具有连续性、即不会一次就停,因此就算台湾央行可能采取缓步升息措施,长期累积下来的威力仍不容忽视。

以央行重贴现率为例,先前的降息循环是从1.875%开始,分五次降至目前1.125%的历史新低水准,降息幅度合计0.75个百分点。至于这波之前的升息循环,重贴现率是从1.25%一路升到1.875%,期间累积升息幅度也有0.625个百分点。意即央行升降息都不会仅是「一次性」、而是具有「连续性」,且利率调降有其底部(即零利率),往上却没有顶部,这也是央行为何必须在升息前和市场反复沟通的主因。

姑且不提股票融资利率,单是房贷利率,就足以成为央行升息时的烫手山芋。以首购族贷款千万元、20年平均摊还试算,央行重贴现率如果在未来数年升至2%、即调高0.875个百分点,银行房贷利率约会因而增加0.44个百分点,即从目前的1.31%左右提高到1.75%,则贷款人每个月的房贷支出至少会多2千元,以全台平均月薪4.3万元来算,等于薪水每个月因此少了5%。

而且,不要以为2%的重贴现率很遥远,事实上,2009年以前重贴现率都是维持在2%以上,更大多数的时间甚至是高于3%,现在距离前一次重贴现率2%的时点是13年,但房贷通常一借就是20年或30年,也就是现在趁低利买进房屋者,未来面临2%以上的利率,并非不可能的事。

诚如央行所言,当前房价、地价的上涨压力可能有部分来自低利率,而央行因应高房价问题,是选择采取限制贷款成数以提高购房与购地的资金成本与降低资金来源,进而抑制房、地价,也就是采取「渐进式轻踩煞车」的稳健作法;可是一旦升息号角响起,还是可能有未系安全带的乘客因央行煞车而受伤。如果央行现在不示警利率风险,未来可能衍生信用风险,进而损及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参考国外预先公布可能时点的沟通方式来取代隐讳暗示,或许是央行可思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