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不再受限利差 央行走自己的路

工商社论》

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Fed)22日调高利率3码至3%~3.25%,利率回到2008年初以来最高水准,合计Fed已五度升息合计3个百分点,且市场预期后续Fed至少还有1个百分点的涨息空间,联邦资金利率甚至可能上看5%。反观台湾央行22日下午仅调高重贴现率半码,加上存款准备率提高1码,并未受美国1980年代以来为抗通膨所采取「最强硬货币政策」的影响,显示台湾央行已不再受限利差,决心走自己的路。

台湾和美国这波同样自今年3月开始升息,首度调高利率时,台湾和美国同样是1码,但之后美国加息以2码、3码的速度持续累加,台湾央行则在6月和本次会议都仅调高利率半码,外加提高存准率1码的方式因应。也就是今年以来,合计美国已升息3个百分点,台湾央行同期间的升息幅度则是0.5个百分点。

央行这样的做法,并不令人意外,主要是台美的经济结构、物价压力和民众消费习惯都不同,加上台湾与美国经济结构及金融体制有所差异,Fed货币政策难免会影响到台湾、成为央行重要参考依据,但在货币政策考量不同的情况下,两者本就不应亦步亦趋或完全复制。

众所周知,台湾是高度开放的小型经济体,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货币政策须同时考量利率及汇率对总体经济的影响。美国则是大型经济体,货币政策主要考量利率对总体经济的影响。且以央行最新估值来看,今年物价成长率预估为2.95%,明年可望降至1.88%,显示台湾物价控制相对稳定,不必如美国为对抗通膨而采取激进手法。

再回到先前一直「捆绑」住央行的利差问题,今年以来新台币对美元贬值11.7%,固然是反映美国加速紧缩货币政策,使得外资卖超台股并大举汇出资金。但从央行理监事会后揭露资料,明确以两大证据,「打脸」国际资本(外资)是因美台利差扩大而撤出台湾,并导致新台币贬值的说法。

其一是如以国内市场实际数据观察,外资汇入台湾的资金运用管道主要为投资台股、台债及为交割所需新台币存款帐户,其中绝大多数资金以投资台股为主,持有台债比重较低,至于外资新台币存款帐户余额则向来较为稳定。回顾今年以来,美债殖利率扬升使得美台利差扩大,但外资并无明显出脱台债或减持新台币存款的现象。

第二则是就国内投资固定收益证券为主要业务的机构投资者(寿险业及投信ETF)而言,上半年净汇出资金也没有增加的现象。

央行据此证明,美台利差虽扩大,但并非因此就会造成资金流出,至少外资在台债投资和寿险业投资,都未因利差变化而大幅移动。至于外资卖股汇出,主要是全球股市受美债殖利率攀升及金融市场去杠杆化影响而大幅修正,外资基于全球资产配置及面对基金赎回等资金需求考量,因而卖超台股实现庞大获利后并大举汇出。

央行也进一步解释,由于外资在国内汇市交易比重高达7成,卖股出走使得外汇市场美元需求大于供给,进而让新台币对美元贬值,但直接讨论到「美台利差扩大使外资汇出资金」,这样的说法「不符实情」。

换言之,在台湾物价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加上拿掉了「利差扩大会使外资汇出」的束缚,让央行货币政策能本于自我,不必再看人脸色。

特别是供应链调整和去化库存压力未除下,国际政经情势又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央行内部预估值也显示明年台湾经济成长率可能仅2.9%,难以「保3」,过于紧缩的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膨来可能太过,伤害经济的力道又可能太猛,相较全力追赶美国升息脚步,央行依台湾自身情势,徐徐图之,反而才是更好的方式。

另一方面,Fed多次猛烈升息且修改联邦资金利率终值,已严重伤害市场对Fed货币政策的信任度,反而成为干扰市场、造成资产行情波动的不确定因素。相形之下,台湾央行微调利率半码且搭配存准率的方式,稳健之外,也符合央行总裁杨金龙先前所说「紧缩到年底」和「利率正常化」的基调,更让台湾央行货币政策较Fed更具稳定性和可信度,且有助消除市场对于通膨或资产价格变动的预期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