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央行舞剑 意在打台商炒地

工商社论

中央银行2020年底陆续祭出多项选择性信用管制措施,外界也多用央行再度出手打炒房形容。事实上,细究央行这波的管制重点,与其说是打炒房,打炒地其实才是央行的终极目标。换言之,这波央行心中的头号战犯不是过往所说的投机客,反而是建商,还有借回流投资之名、行养地炒作之实的台商

先看央行去年12月7日常务理事会调整不动产贷款针对性审慎措施的四大内容,首先是新增全国公司法人购置住宅贷款限制:第一户贷款最高贷款成数为六成;第二户(含)以上贷款最高贷款成数为五成,均无宽限期。二是新增全国自然人第三户(含)以上购置住宅贷款限制:最高贷款成数为六成,无宽限期。三是新增借款人购买都市计划划定之住宅区及商业区土地贷款限制:应检附具体兴建计划,最高贷款成数为6.5成,并保留其中一成俟动工兴建后始得拨贷。四是新增余屋贷款限制:最高贷款成数为五成。

央行并在说明修正主要考量因素时,直指主要经济体持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的资金外溢效应,让银行过度集中不动产授信,将「影响信用资源配置,不利生产事业实质投资」。且自然人多笔购屋贷款及公司法人购屋贷款续增购地贷款部分借款人利用银行资金进行养地、囤房;余屋贷款亦有授信条件过于宽松等现象

在此同时,央行也强调,本次针对性审慎措施仅规范风险贷款户,并不影响首购及换屋等绝大多数实质需求贷款案件

相较于十年前的「打炒房」,央行主要锁定的是房屋「地区」和「价格」,列出所谓管制区贷款成数限制和豪宅贷款限制,这次央行的重点明显是「对象」,也就是对「有可能囤地者」,即建商和台商,祭出较严格的授信规范,也就是央行这次其实是要「打炒地」。

这一点从央行理监事会议参考资料也可看出端倪。央行指明上波房价扩张初期,以双北市涨幅较大,并逐步带动其他都会区房价上扬;近年房价涨势则以新推案涨幅较大,六都中以台南市、新北市涨幅最大,并带动成屋价格上扬。

也就是说,央行如果要把十年前打炒房那套端出来,基本上应该是拿新北、台南设区域管制,但为什么央行没有这样做,反而是从土建融贷款和余屋贷款下手,央行的议事录也给了答案:「本波房价攀升政经背景与成因均异于上波房价扩张期」,部分反映区域供需变化,例如台商回台与国际科技大厂投资、交通路网等建设陆续开发及人口迁移等因素,带动购屋需求,加以土地与营建成本上扬。

真正让央行最在意的则是「2020年下半年来,随国内疫情趋稳,投资客、置产族增加,预售屋红单交易、囤屋养地现象渐增」。

如果央行在意的是投机客,试问有几个投机客有能力「囤屋养地」,进一步看,能达到「囤屋养地」者,一是建商,二就是手握雄厚资本可以买卖土地的台商。

这也说明了为何央行在2020年12月最后一周,又找来八家公股银行、八家民营银行、四家寿险和四家票券,强调「审慎办理工业区土地抵押贷款业务」,意思就是金融业者只要能办理授信,不论是银行、寿险和票券,办理工业区土地抵押贷款业务都要注意风险控管,包括落实土地抵押贷款贷前审查及贷后覆审、透过银行自律规范强化闲置工业区土地开发利用,及对短期买卖工业区土地案件应订定较严格的授信条件。

央行这场会议,坐实了一件事,就是除了建商有囤地之嫌,许多回流台商打着投资的旗帜,其实也是在养地、炒地,因此成为央行眼中钉。

央行2020年12月31日的新闻稿就直指,受台商回台投资及工业区土地供给有限等因素影响,近期工业区土地价格有上涨情形,为利企业正常设厂或营运资金筹措,以协助产业发展,为「避免金融机构资金流供借款人囤地之用」,吁请金融机构审慎办理工业区土地抵押贷款业务,切实落实风险控管事项。

意即央行这一连串措施中,不管是法人还是买房买到三户以上的自然人(也就是过往被认为可能是投机客者),都只是小鱼小虾,央行真正要抓的大白鲨,是炒地皮的那些大咖,特别是向银行借了「回流投资」资金,结果拿去炒地的台商。

对于平稳房市,央行强调房价暴涨暴跌易危及金融稳定,甚至导致经济衰退,如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都足为殷鉴;更提出鉴于「住」为基本民生需求,加以居家隔离或办公已是防疫重要防线,各国应积极协助民众在合理负担下解决居住问题,慎防「住宅金融化」、推升房价。

这样的理由固然合情合理,但相较于此,央行最介意的仍莫过于台商回台投资资金变成养地、炒地基金,拿了政府利息补助的贷款却「圈地囤房」,让全民必须共同揹负房价上扬甚至是住宅金融化的苦果。这场央行与炒地者的战争,已从2020年跨越到2021年,再下一步不排除就是对养地的台商祭出追讨利息等惩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