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稳定汇率、物价与房价 央行升息一箭三雕

这次央行不追随Fed步伐,反而跟进日银升息,确实不太寻常。细究其因,主要还是在消除市场因4月电价调涨可能衍生的通膨预期。图/本报资料照片

今年第一个超级央行周由日本央行(日银)19日结束长达八年的负利率政策拉开序幕。接棒的美国联准会(Fed)符合市场预期按兵未动,但确定结束前一波升息循环,今年预期降息三次。台湾央行21日则跌破市场眼镜,意外升息半码。

这次央行不追随Fed步伐,反而跟进日银升息,确实不太寻常。细究其因,主要还是在消除市场因4月电价调涨可能衍生的通膨预期;其次是透过扩大与美利差,有助新台币对外资的诱因,新台币升值也可舒缓输入性通膨,有利于物价稳定。三是调涨利率对房市降温效果高于选择性信用管制。

不同于过往各国货币政策常亦步亦趋,当前因经济和通膨情势互异,各国央行货币政策也开始走自己的路。接下来最值得关注的是美元指数走势,及其可能牵动的国际资金移转潮。

例如日银17年来首度升息,理论上日圆应该会升值,结果却不涨反跌,还接连跌破150日圆、151日圆价位,显示单一央行政策已无法决定汇价走势,各种因素互相左右,使得预判资金流向的难度较过往大幅提高。

特别是台湾属于小型开放经济体,股汇市更容易受国际资本移动影响。央行总裁杨金龙先前即坦言,近期台湾股汇市走势多由外资进出主导。而观察2023年10月以来,不到半年的时间,外资动向更出现三阶段的不同。

第一阶段是2023年10月,当时市场预期Fed可能持续升息,美元指数上扬0.46%,台湾则呈现股汇齐跌走势,新台币贬值0.47%、台股下跌2.16%,外资除卖超台股42亿美元,连同获利了结股款及获配股利共净汇出54亿美元。

第二阶段是2023年11月至2023年底,市场认为Fed将启动降息,美元指数下跌5%,风险情绪升温激励资金回流新兴市场,外资净汇入143亿美元并大幅买超台股124亿美元,新台币升值5.48%、股市上涨12.06%。

第三阶段则是今年首季(统计至3月21日),由于市场研判Fed降息时点延后,美元指数上扬1.80%,国际美元走强,但同时人工智慧(AI)热潮带动美国科技类股上扬,进而推动台湾电子股及大盘,使得台湾股汇不同调,台币贬值3.45%、股市则上扬12.65%,并终于突破两万点大关。

从相关数据不难发现,外资风向的转变已较过往更快速,且相关进出不论对台股或新台币,都是「难以承受之重」。在Fed今年至少有三次降息空间的情况下,市场对于幅度和时点的揣测,都可能加剧资金的短进短出。

当热钱快速移动且难以掌握,首当其冲的就是汇市,2023年新台币兑美元贬值0.09%,贬幅小于韩元的1.82%、人民币的1.98%及日圆的7.03%;但央行为阻贬新台币,付出的代价是干预卖汇27.7亿美元。

央行卖汇会反映在外汇存底余额减少,以最新的今年2月底外汇存底额为5,694亿美元来看,相较去年底的5,706亿美元再减少12亿美元,除了反映主要货币对美元贬值的汇率变动因素,主要仍是央行为维持汇市秩序而持续卖汇。

台湾外汇存底虽高居全球前五,但要与来自全球各地、四面八方的外资抗衡,恐怕仍有难度。尤其外资除了汇入台湾的存量已高、达2,54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力度也在增加,例如2月单月净汇入50.8亿美元,是16年同期最大金额。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外资不可能永远只进不出,推高台股和新台币汇价,总会有回头汇出的一天,且目前外资持有的新台币资产已达6,773亿美元,约当台湾外汇存底的119%,对于外资进出可能引发的波动,势必不可大意。

过去多数央行货币政策「团进团出」,一致性较高,不论美元指数走势或国际资金流动的方向较易于预测,现在各国政策方向和时点明显出现落差,加上资金敏感度也更高于过往,任何消息或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热钱大挪移。

股市部分,若要降低外资进出造成的波动和干扰,最有效的方式是引导内资(例如超额储蓄)长期稳定投资股市,这一点金管会若可善用近期风行的ETF商品,避免ETF成为另一短进短出的变数,或许是可思考的方向。

至于汇市,台湾经济主要靠出口支撑,维持新台币平稳对厂商计算成本、风险管控和报价竞争力都极重要,若美元指数走势忽上忽下,亚币势必随之颠簸,除了消除通膨预期,稳定汇率对央行而言更是今年货币政策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