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新政府需重视专利品质,以提升科技竞争力

图/本报资料照片

据中央银行统计,台湾智财权使用支出的逆差在2011年达到最高峰为49.5亿美元,后来逐年下降到10余亿,不过在2022年又攀升到30亿以上。2011年该逆差可能是台湾智慧手机大量出口,台厂必须支付给外商高额的4G专利权利金;而2022年逆差的攀升,「凶手」会是5G吗?这虽有待验证,但先看看以下华为的故事。

华为曾在2020年引用德国业者IPlytics的资料,宣称该公司在5G专利申请及取得总数已超越三星,总数达3,147件;接着,虽然美国将华为列为贸易黑名单,但该禁令无法限制华为透过智慧财产权,向使用华为专利的业者收取权利金。在2021年,华为开始积极与每一家实施5G标准必要专利(5G SEP)公司进行权利金谈判,对象包括台湾的电信商、终端厂商和设备厂商。此举也显示华为深度经营专利布局,累积了充足的底气,可以向5G生态系的各业者收取权利金。

回头来看台湾,据政府部门的公开资料,台湾自2016年开始在5G与欧盟合作,并持续以经费支持产研进行5G技术研发,包括小基站技术、核心网路,以及5G专网应用与系统等。另外,据经济部智慧财产局在2019年所发布的「5G技术全景报告」所揭露,台湾整体5G专利共40件、三星1,326件、华为982件。当然,对于这些数字的解读,必须注意到时间点,还有投入的研发经费与研发人力规模,以及历来在无线通讯技术标准组织的参与经验等,无法直接对比分析。

只是,到了2022年,台湾业者与华为在专利数量上的明显实力差距,导致在与华为的专利授权金谈判上处于相当大的劣势。

专利件数及布局的品质,本来就是在科技及产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可惜的是台湾大多的产、学、研组织将专利视为回应争取政府研发经费后必须符合结案要求的KPI,而不是作为争取国际产学合作、进入国际市场及产业供应链的优势来源。

在争取国际产学合作与进入国际市场方面,从研发到智财布局的基本功,都可能是实质合作伙伴在规划洽谈时所要检视的重点。曾有新创业者在参与巴黎VivaTech后,获得欧盟多家大型业者的青睐,因而有当地的加速器期待能辅导该新创进入欧盟。但该加速器仍按程序,对台湾新创进行实地查核而要求提出证据:明确列出所采用核心技术的专利组合,说明专利策略及专利使用自由度,并必须说明新创核心创业者参与开发该核心专利的证据。由于该新创在发展营运模式时,就非常重视研发到智财布局的各项基本功(如对手专利布局分析、研发纪录等),后来也就顺利争取到藉道法国进入欧盟市场的机会。

在争取国际产业供应链方面,优质的专利布局,也可扮演相当关键的角色。一般争取参与国际产业供应链,大多仰赖的是高效率及高品质的制造供应服务。不过,一旦生产技术已相当普及,市场上参与供应链竞争程度相当高,品牌业者的采购谈判能力,将大力压低制造供应业者的价格,让台厂很难从中获利。然而,如果台厂能在产品技术做完整的专利布局,同时该专利布局的严谨程度,甚至高过于品牌业者,那台厂就有机会透过管道让品牌业者知悉,让品牌业者在订单数量及价格上有所退让。

从2023年起,国科会为了下世代台湾的发展,依科技白皮书,开始聚焦八大前瞻科研平台,包括半导体与量子、人工智慧、资安、太空、防疫和高龄科技、净零碳排、国防等领域,分别挹注产学研部门相当的资源。另外,经济部也针对产业升级及前瞻技术开发,在半导体、电动车、电池及生医领域分别补助研究机构及业者。这些研发资源的投入,当然都很重要。除将协助业者开发出新技术,整合成系统产品,协助台湾业者进入国际市场外,更重要的是他们也都会有智慧财产产出。

当年5G相关研发计划的投入,在2016~17年时颇具前瞻性,只是到2022~23年,当台湾业者的5G产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时,却面临华为高额权利金的劣势;这样的情境,如同是2011年4G的历史重演。

为避免历史重演,现在政府先期整合资源,提前各项前瞻技术的开发时,恐怕不能再容许研发团队仅提供符合KPI的专利成果而已,而是必须在科技计划的管理上,设计出一套对专利布局品质要求的管理流程,搭配台湾的智财服务业的服务与参与,要求各项前瞻技术的开发成果,必须具有参与国际市场及进入国际供应链谈判品质的专利布局。当然,对占台湾产业相当高比重的传统产业,如果能设计机制、诱因与投入资源,加强其专利布局品质,也将会有机会协助其成功抢占国际供应链的关键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