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以产业实验室磨练科技竞争力
旺报社评
大陆为创新产业,带动地方繁荣,选择老旧工业和传统农业区推动产学研合作,共同打造「产业实验室」。截至目前,杭州萧山的北大信研院联合实验室、河南驻马店黄河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等,都有成果,开始推出科创产品。
助力中小微企科创
这是北京对「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新实验,由地方政府出资引才,知名大学师生出谋画策,企业提供资金和产业基础,三方齐心协力针对积体电路、生物育种等关键技术推动研发。从既有成果来看,不仅能有效降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本,提高科技创新速度,也加快了高端人才的流动,可谓一举多得。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和学术机构、研发机构之间的合作,本质是以人才促创新,美国矽谷、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和日本筑波科学城都是先例。随着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俄乌战争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冲击,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更加激烈,以有效方式进行产学研合作、抢先一步攻克尖端技术难题,成为全球各大经济体的主要目标。
以半导体产业为例,去年起,韩国政府提出半导体人才培养计划,和龙头企业合作,在大学开设专业课程以培养所需人才;台湾亦于去年5月通过《国家重点领域产学合作及人才培育创新条例》,鼓励产学合作成立「研究学院」,不到1年,台大、清大、阳明交大、成大等大学纷纷成立相关学院,中山大学申请案已获通过,其他如中兴大学、政治大学、台湾科技大学也都提出申请,一片蓬勃景象。
大陆「产业实验室」和韩、台不同之处,在于服务对象非大型企业,而是地处二三线城市、知名度不高、招引人才相对不易的中小微企业。以杭州萧山为例,萧山曾在改革开放初期快速成长,厂房遍布城乡,然而,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萧山上万家制造企业陷入低端、低效困境。萧山区政府着重招引人才建立联合实验室,所面向的正是在设计、研发等环节能力薄弱、但制造业基础扎实的中小微企业。
与萧山类似,曾以「五金小镇」而出名的广东丹灶、种植小麦的河南驻马店、农业大省河北等,都面临产业大而不强、创新动力不足、招引人才难的问题。这些陷入产业「虚胖」的地区,具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和民间资本,缺少的是吸引高端人才的能力和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融合校企摆脱虚胖
随着大陆进入新发展阶段,各地政府更有能力拨地筹资、招引人才,以摆脱「虚胖」、转型升级。为吸引北京大学等名牌高校师生,萧山区政府去年6月发布了科创新高地「六大专项行动」,给予顶尖人才项目最高1亿元人民币,同时辅以购房补贴和生活津贴;河南驻马店除完善人才政策,还着力打造一流的生态环境;广东丹灶则计划打造「院士小镇」,在提供优质住房、教育、医疗等服务的同时,开发翰林书屋、耕山小寨等一系列旅游项目。
这些投入都初见成效。得益于萧山区政府支持,浙江大学杭州科创中心成功获得首批氧化镓单晶衬底,技术指标达到业内先进水平,据陆媒报导,该中心正在推进积体电路、半导体材料等技术攻关;广东丹灶的仙湖实验室目前培养200多名研究生,推动传统五金业转型新型材料业、装备制造;河南驻马店黄河实验室在坝道防水、无人机喷防等方面取得创新成果。
大陆自2021年起开始加速培育半导体相关人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相继成立积体电路学院。然而,大陆高校在积体电路/微电子学科上至今未形成统一教学标准,另据统计,2021年28所国家示范类微电子学院的微电子与积体电路专业中,涉及数位前端、类比版图等设计方向的毕业生严重供不应求,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大陆高校一直在探索产学研合作方式,但因企业参与热情不高,机制、体制不健全,成效并不显著。就此而言,「产业实验室」为校企融合培养高端人才作了有利示范,未来或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