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以制度竞争重塑台海现状

社评

当各界还在对「拜习会」上拜登涉台表述的涵义众说纷纭之时,「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挂牌运作,得到美方力挺的同时却引发陆方强烈抨击,外交部长吴钊燮再次强调两岸情势未曾像现在如此紧张,仿佛战争就在眼前。难道拜习会白开了吗?难道美中元首在台海议题上真的是各说各话,各行其是吗?

谨守中华民国宪政体制

以有无共识为拜习会下两极化定论,无疑是片面、武断的。固然双方会后的新闻稿措辞迥异,外交、国安官员表态针锋相对,但美中决策层均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战略沟通」。何为战略沟通?简言之,双方未必能找到共识或合作点,但都打开天窗说亮话,把各自的底线摊开来讲,及时就对方的重大疑虑做出澄清。因此,拜习会不会扭转美中关系走向,但这次沟通至少在短期内可以防止因误判情势而产生冲突的风险。

总结双方新闻稿以及拜登会后谈话,可以进一步提炼出美中就台海沟通的重点。习近平向拜登传递三点讯息:第一,台海情势紧张的根源是美台互动升级,意在解释近半年来解放军日渐频密的台海军事活动;第二,一中原则不可动摇,但对统一「有耐心」,意在澄清不会主动武统;第三,保留军事手段作为「断然措施」,意在暗示蔡政府何时踩红线是陆方无法掌控的,劝告美方应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勿火上浇油。

拜登就台海议题的态度,也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美方坚决反对大陆武统台湾,并警告北京不要低估美方介入的决心和能力;第二,美方不会鼓励台湾独立,这个主张既植根于美方一贯的对台路线,亦认知到台独将触发美中灾难性冲突,但台湾是否要独立由他们自己决定;第三,中方应了解到,美方对台湾民主、防卫和国际参与的支持,是美中当前竞争的一部分,但双方应保持沟通、设定护栏,避免这部分竞争引向冲突。

上述中美各三点涉台战略思维并非是写在纸面上的官方表述,却是基于两位领导人言行、思想、利益等各种因素的合理推断。可以说,台湾是此次拜习会战略沟通的重点成果之一,另一个成果就是拜登亲口向中方承诺「不改变中共体制」,这不仅意味着民主党政府彻底放弃川普、蓬佩奥任内以「颠覆中共」或「区分中共与中国人民」的激进路线,还意味美国在承认中共体制的同时,将迈入与大陆进行「制度竞争」的新阶段。

勿走上军事对抗不归路

除了核心科技、基建与国际领导力以外,台湾恰是中美新时期「制度竞争」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因此,接下来的重点就是为这场围绕台湾的竞争设下规则、边界与日程。首先,两岸关系本来就应该回归到制度竞争,而非主权或民族问题的撕扯。陆方无论是颁布「惠台」政策,还是多年来宣传「一国两制」,本质都是在争取和吸引台湾人民对其制度及治理的认同。而美方70多年来对台湾的支持也是在捍卫其普世价值、民选政治、自由经济的制度竞争力。台湾理应欢迎这样的竞争,但务必要认清制度之争和分裂国家、民族是两码事,进而谨守「一国两区」中华民国宪政体制的法理现状,这是台湾最需要向对岸进行战略沟通的重中之重。

其次,无论是两岸之间的制度竞争,还是美中围绕台湾的竞争,各方都要保证这是和平、非军事化、符合客观规律,且尊重台湾主流民意的过程。只要台湾政府不触碰台独红线,维持宪政体制的现状,而北京以极大耐心争取和平统一,不贸然武统台湾,那么各方都不能以制度竞争的借口大搞军备竞赛。美中双方在台海及周边的军事活动应该配套地实现常态性沟通、保持安全距离,而台湾应努力扮演和平的促进者、沟通的搭桥者,切勿走上「全民皆兵」或「刺猬化」的不归路。

最重要的,制度竞争的本质还是要「办好自己的事」,只有各自制度下的人民更幸福、社会兼具活力与安定,制度才会有竞争力。历经川普民粹乱政,拜登若想振兴美式民主,唯有让美国民众摆脱迷茫与沉沦,否则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世界将会与美国渐行渐远。中共「第三份历史决议」坚决否定文革和闭关锁国,坚持改革开放及十九大报告「主要矛盾」定性,说明习核心仍然把重心放在发展上。台湾不应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负担,而应促进大陆实现更良善的治理,这才是两岸和平、良性制度竞争的真正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