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数位平台与国家权力的竞争

工商社论

对于网路平台巨头的管制,是各国政府努力的共同趋势,最近欧盟、美国、中国与台湾政府几乎同时对管理网路平台,推动重大的法律与行政管制,政府对于网路平台管假讯息、管大数据算法、管公平竞争、管逃漏税,试图收编超出国家能力的网路巨头,不过,政府对网路的管制立刻引发各种质疑与批评,数位平台与国家权力的竞争,进入正面对决的新战局。

本波数位平台立法与行政管制的里程碑,由欧盟率先完成。欧洲议会于7月5日以压倒性的多数通过《数位服务法》(Digital Services Act,DSA)与《数位市场法》(Digital Markets Act,DMA),以明确的标准来要求科技业者于欧盟地区的经营方式及服务。

美国联邦参众两院也在草拟称为《美国创新与选择法》(American Innovation and Choice Act),这份草案的主要架构获得两党共识,期望在11月期中选举之前获得参众两院的通过。这是互联网问世20余年来,美国首度对于网路公司进行立法管理,主要的对象当然是谷歌、亚马逊、苹果、脸书、微软等巨头,也扩及抖音、微信等海外平台。美国与欧洲的数位服务、数位市场法最基本的不同,是这些征战全球的科技巨头都是美国企业,欧洲立法规范有防范美国企业攻城掠地的目的,而美国则是立法限制自己的企业,主要是要避免富可敌国的企业左右政治,建立反托拉斯的公平竞争环境,因此法案将「创新」与「选择」同列,立法旨意与欧盟DSA、DMA法案大为不同。

中国大陆从去年开始对于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展开「收编」行动,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措施,抓着最有科技创造力、最能创造青年就业、创造最多财富的互联网巨头一路严打,管制的手段铺天盖地,全球最重。今年3月,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简称网信办)通过《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要求互联网公司将攸关于公司核心竞争力、关键智慧财产的演算法,必须向网信办上缴备案,创下全球最严格,几乎等同于政府收编互联网公司的激进管制手段。

过往推特、脸书、谷歌等社群巨头,也曾被多个国家的行政或是立法部门要求公开演算法,但是各公司都以「商业机密」为由抗拒,8月12日中国网信办公布互联网演算法「首批备案名单」,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淘宝、微信、抖音、微博、快手、智联招聘、海信智能电视、理财媒体富途牛牛、苏宁电商等,共有30个平台向政府上缴了演算法。网信办以维护消费者选择权为由,成功让所有互联网平台上缴公开演算法,国家彻底掌控了互联网平台,堪称世界之最。

台湾政府师法欧盟数位服务法,草拟《数位中介服务法》草案,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在上周召开法案的第三次说明会,一如预期遭到所有业者共同的反抗,非营利的PTT平台声称法案若完成立法,将迫使这个被电视、报纸等媒体分秒引用的新闻源头关站;线上游戏业者质疑自己是否应被列入中介服务法规范的对象;与会者对于数位中介服务法规范的对象、行为、法律竞合、以及欧盟模式是否适用于台湾等核心问题,发出连番质疑,使得《数位中介服务法》一开始就成为业者集体排斥的共同标的,行政院长苏贞昌也为此对《数位中介服务法》立法进度踩煞车,要求NCC进行更细致的沟通之后再重新启动后续的公听会。

互联网平台发展出超越国家的力量,在使用客户数、讯息传播与影响、改变既有经济与商业模式、财务层面的金流与财富累积、互联网平台制定的规则甚至有超越政府法规的能力,各国政府用尽全力试图驯服这群猛兽,原本自由无拘束的猛兽们奋力抵抗,都是必然的。

不论是欧洲DSA、DMA,美国的创新与选择法、或是中国以党的力量全面收编,政府约束数位平台产业的立法都只是开始;而深植「破坏式创新」DNA的互联网平台,试图挣脱政府管制,而各国政府则会透过持续的立法,为互联网平台设下愈来愈清晰的红线。2022年各国政府的数位平台立法潮只是一个开端,互联网平台与国家力量的角力将会是持续多年的实验,最终可能发展出今天无法想像的新型态管理机制,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