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从历史法则看待我国竞争力排名

工商社论》

2023年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世界竞争力排名于近日发布,在64个受评比的国家里,我国升至第六,上回排名第六是在马英九执政时期的2011年,暌违了12年之久,这个成绩得来不易,政府的努力,值得肯定。

谈到竞争力,我们不免会想到保罗甘迺迪所写的《大国的兴衰》、欧森《国家兴衰探源》、史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他们也都在寻找国家竞争力兴衰的原因,然而,竞争力的起落迄今依然是众说纷纭。十七世纪英国经济思想家威廉.佩弟(William Petty)在荷、法的竞争经验中体会到便利的海运和水运才是决胜的关键,十八世纪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里指出一个具同情心的社会才是经济成功的基础,20世纪经济学家梭罗则认为人力资本才是取得优势的根本。总的来说,历史学者、经济学家提供了我们一些方向,要提升国家竞争力除了靠完善的法制、海运的优势、以及人力资本之外,还得有社会的美德。

就以最知名的IMD与世界经济论坛(WEF)这两份竞争力报告而言,2014年IMD把日本评为第21,而同年WEF却把日本评为第六,被IMD评为第18的芬兰,在WEF名列第四,这告诉我们,用不同指标去观察竞争力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试想经济制度、文化素养、国家品格皆会影响一国的发展潜能,然而这些因素却难以量化成数据,因此,以有限的数据所得到的竞争力评比,当其排名滑落时是该检讨,但不必沮丧,排名升高可以高兴,却不宜拿来夸口。

今年IMD竞争力的排名,德国居然落至第22名,英国也降至第29名,日本更在30名之外,这些国家的排名远不及台湾的第六,难道他们真的不如台湾?以这些国家的技术、资本及文化所涵养的实力而言,我们实在无法得出这个结论,也因此面对今年排名的升高,政府实不宜沾沾自喜,反而应该就其中台湾表现不佳的项目进行检讨。

再者,今年台湾在IMD的排名升至世界第六,并非首例,早在马英九执政时也曾在2011年升至第六,随后由于朝野在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上的纷争,甚至掀起了太阳花学运,占领立法院,攻进行政院,路过经济部,社会动荡使得社会凝聚力为之下滑,2014年排名落至第13。这说明一个国家即使拥有科技实力,也有充裕的人力资本,甚至签署了可观的自由贸易协定,但若政治纷扰,缺乏社会凝聚力,遇事党同伐异,势将严重影响一国的竞争力。

众所周知,自2000年以来台湾每逢大选,为赢得选票,政治人物总是彼此攻伐,极尽煽动之能事,使得举国沸腾,社会撕裂,家人为之对立,朋友为之反目,选举结束之后又来一次大和解,这种和解自然不会持久,长期以来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阴影。台湾本是和谐的社会,依亚当斯密的说法,台湾是一个有美德的社会,但在朝野对立日深,无穷无尽的纷扰之下,这个社会凝聚力所形成的美德已渐消失,在IMD竞争力报告里虽有社会凝聚力一项,惟这只是问卷的资料,只是企业经理人当时答卷的感觉,事实上台湾社会凝聚力长期以来一直在下滑,疏离感日趋升高,这是一个严重的危机。

IMD是以经济表现、政府效能、企业效能及基础建设四大领域来评比各国竞争力,所纳入的指标有256项,统计指标占三分之二,问卷资料占三分之一,所搜集的资料不可谓不多,然而,竞争力始终是个奥秘,一国兴起,一国落下,非仅取决于这些看得到的量化指标,而是取决于社会的凝聚力、人文素养及美德。

今年又逢大选年,各党总统参选人近日以来摩拳擦掌,各党都想在明年初的选举中打败对手,获得执政权,然而在这种想法之余,各党的参选人是否应该也要想一想,台湾的社会凝聚力、人文素养、美德文化离已开发国家有多远,除了专注于科学园区的开发,关注今年经济成长能否保二,是否也该想一想国人一年读几本书,思考一下我们这个国家的品格。须知,长期的竞争力终究是建立在社会凝聚力、人文素养及美德的基础上,而非经济保二、保三,如果社会凝聚力、人文素养及美德不保了,一国竞争力也将丧失,这不是量化的评比,而是历史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