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关注台商企业被陆企竞争挤压的现实

工商社论

大陆台商经营项目被陆资并购事件,近年有增加趋势。而日前公诸于世的一个案例,更是震撼业界;即台资纬创资通集团宣告,其大陆昆山厂将售给陆资立讯集团。此项交易势必让立讯承接该昆山厂的组装苹果手机业务,亦可能是苹果供应链上「台消陆长」的发端。这种现象更反映出,大陆台商尽管甚受当地政策面帮扶,但在现实面,遭受陆企竞争、挤压的情况却愈演愈烈。如此「政策丰满现实骨感景况,大陆官方宜正视之。

近年大中型陆企竞争力快速进步,非但已挤压了大陆台商的经营发展空间,甚至连台湾在地厂商亦感受到其竞争压力,是当前台资企业界面对的重大课题

如上述陆资立讯,2016年已在台湾声名大噪;因当时立讯拟以38.7亿元台币资金,收购我方电声大厂美律公司的25.4%股权,并成为美律最大股东、取得经营权。此计划当年已被经济部投审会驳回,该会的理由是,美律为台湾电声产业指标企业,若遭陆资并购,恐影响该产业发展。惟陆企对台「攻城掠地」声势,已因此更让台方侧目

而立讯这次并购纬创昆山厂,介入台资在陆苹果供应链的企图心,颇让业界感觉「兹事体大」。因苹果产品在陆代工生意,原本全由台资鸿海、纬创、和硕广达等台资大厂所分享;这些大厂并分别结合一系列台资中小企业配套厂商,构成苹果供应链,是当前台商在陆投资骨干。未来这部分台商若渐次被陆企所取代,当然是台商在陆的重大挫折,相关态势实不容忽视。

立讯之争取加入苹果供应链,肯定事先获得美商苹果公司的默许。更进一步看,苹果之所以接纳立讯加入其在陆供应链,显然有政经双重考量政治方面,可说是为了加强与陆企结合,以回避中美贸易战引发之中方制裁美企行动;经济方面,则应是着眼于立讯经营效益逐年提升,获利率已超越多数台资代工大厂,可便于苹果要求其降低代工价码、减轻苹果产品成本。

后面这项因素,最让大陆台商普遍忧心忡忡。换言之,陆企竞争力超越台商,最碍后者在陆的经营前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并购纬创昆山厂的立讯集团,老板王来春出身鸿海的打工队伍,其自创公司后,不但卯劲引用鸿海集团的经营模式,而且大量聘用台籍干部;如此「师台长技以制台」,加上其在地优势,很容易对台商超车。

其实,近年大陆台商,因不耐陆企竞争而让售或缩编案例已不胜枚举。背后当然另有中美贸易战,及大陆经营成本快增、环保规定愈趋严格等因素;单单工资水平连年涨过经济增长率,就让颇多台商吃不消。这是当前大陆台商所处的现实投资经营环境

资诚会计师事务所于今年5月间发布「台湾并购白皮书」,发现台商脱手大陆资产已是「现在进行式」。该报告统计去年台湾上市柜公司处分大陆子公司前10大股权交易,交易总金额达台币272.8亿元;其中包括联发科处分深圳汇顶华新处分南京有色金属厂、鸿海处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等。

尽管台商脱手大陆资产的原因很多元,较多的是「撤退」,亦不乏「以退为进」者,然而,整体而言,当前大陆台商普遍面对陆企强大的「取而代之」压力,乃是显而易见。台商除非拥有尖端技术或先进商业模式,否则已很难像过去一样地轻易获取超额利润,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越来越多陆企神气活现。

这种现象,不免让人想问,近年大陆官方帮扶台商的政策越来越强化,当前白纸黑字记载帮扶内容已相当「丰满」,怎会让台商处在上述「骨感」般的现实投资经营环境下呢?

说到近年陆方帮扶台商的政策,称得上是「旗帜鲜明」。中共十九大政治报告,及之后国台办等机关公布的系列惠台政策举措文件,都把帮扶台商事项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其中精髓在于,要让台商享有和陆企同等的经营条件。

可是,当前的实情是,大陆台商总的竞争力已不如陆企,且经营空间正在渐次被陆企蚕食。其中的罩门,应是陆方帮扶台商政策的执行力度不足,甚至地方政府可能还留存有偏袒陆企、把台商当外人的意识。

对此问题,大陆中央主管机关有必要深入检视,并补强相关帮扶台商政策的执行成效,以让多数台商在大陆得以永续经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