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企业经营和危机的距离有多远?
资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PWC)4日首度发布「2019全球危机调查报告」,举列全球企业最常见的五大危机,分别为资金周转、技术挫败、营运失误、市场失序以及法遵危机。
检视PWC之所以投入全球企业经营所面对的危机之调查,客观显示在网路时代全球连动的当下,网路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固然启动了各种新营运型态与商机。但是机会和风险本来就是祸福相倚,因此企业如果未能做好风险管理,危机的样态和发生频率,自然也就会多元多样。PWC调查所举列的19项危机,即可见其一斑。
尤有甚者,回顾过去这一年,由美国川普总统所掀起的美中关税贸易战,更让全球企业的经营,犹如置身波涛汹涌的风口浪尖。企业如何做好风险管控与危机处理、俨然已成为一门显学。
尽管各企业主管对这种变局已有不同程度的切身感受,但如何应对,才能化险为夷,甚至能够化危机为转机,乃至于找出新的生机与商机,无疑才是最严峻的考验。
进一步检视全球企业受访高阶主管所感受的最常见经营危机,同时有23%受访者选择资金周转与技术挫败。然而相较于资金周转不灵所带来的经营危机,可说是长期以来就已存在的共相,技术挫败也同框位列企业经营危机的榜首,此一方面客观显示,当此后工业时代,技术创新与转型无疑才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另方面则也显示企业对于技术挫败的焦虑。
位列危机榜第三名的营运失误与第四名的市场失序,分别获得受访者20%与19%的圈选。前者也许可归因于企业经营决策的失当,但后者市场失序相对则往往非个别企业所能掌控。美中对抗使全球贸易市场陷入高度的不确定性,企业所能做的,也许就只能是如台商的鲑鱼返乡或加速新南向布局。但姑不论这样的翻转布局,本身就会增加营运成本与对新市场的调适成本,而最终是否就能因趋吉避凶而幸免于市场失序的危机,其实依然存有变数。
相较于综合性的危机调查排名,PWC报告中另指出,员工超过5千人的大型企业,其最可能遇到的危机,则依序是网路犯罪以20%居首,其次则为天然灾害22%。另外认为领导者的不当行为,以及道德不当行为,也会招致企业经营危机则各以17%与16%分列第三、四名。
解读大型企业所感受的危机强度,网路犯罪高居榜首,一定程度印证了树大招风效应。企业规模愈大,遭遇到网路犯罪的风险与危机之频率也就愈高。同样的大型企业往往全球布局,但天然灾害的加剧,则让大型企业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感慨。至于领导者的不当行为,与包括诈欺贪渎的道德不当行为,也成为大型企业心目中的重大经营危机,客观来看倒是值得正视的现象。它意谓着在资讯透明化的今天,企业经营者的各种违法或不当行为,都会受到更全面的检视,企业领导者与经营者自不应心存侥幸,以免自贻伊戚。
面对危机,自然不应只是坐以待毙,或以不变应万变。然而,PWC的报告却显示,有近三成的全球企业,竟然没有设置因应危机的专责员工,甚至有将近四分之三的企业,当遇到严重危机时,只能寻求外部专业人士协助,企业本身却无法处理。
如果说连接受调查的全球大型企业,都有这么高的比例未设置危机处理专责人员,那就遑论一般中小企业,基于成本考量,更不可能设置危机处理专责人员了。其结果,面对危机海啸,要嘛应声倒闭,否则就只好病急才乱求医,死马当活马医了!
针对这种现象,PWC善意提醒台湾企业应从五大方向做好危机应变。包括管理危机配置预算、制定危机计划并测试、分析根本原因、重视利害关系人,以及坚持企业价值做团队合作。并强调企业必须要有风险意识,并可透过大数据及科技分析找出其中的痛点。
当此风险与机会并存的时代,不只企业经营要有风险意识,做好动态风险管理,及建构危机处理的SOP,而国家治理又何尝不然。台湾当国者如果没有风险意识,政策兴革只求近利,政党对抗无限上纲,则累积而成的高风险,什么时候出现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恐怕也不能算是杞人之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