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正视国营事业经营问题与政府的态度

工商社论

自四大公投案成案以来,财经热门话题一直都离不开国营事业。不只核四厂是否重启、藻礁是否永续保存两大能源议题,国营企业首当其冲,必须挺身而出为政策辩护,即使乍看之下八竿子打不着,一些偏离经营方向论辩的事件,从农产品滞销到重建动物园的经费没着落,也都主动找上门来,一次又一次的,国营事业持续在争议问题上扮演着主角,它的运营方式与政府对其定位,均有检视的必要。

台湾是一个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经济社会,为数众多的小规模公司群,正好烘托了这些庞大机构存在的特殊性。以金融市场为例,国营事业在债券市场适用的利率条件相当低,拿去年第四季所发行的台电公司债来说,利率水位只有0.47~0.69%,远低于一般企业。而台电负债总额超过1.8兆元,且财报尚未认列投资核四亏损近2,900亿元,这样的财务结构,之所以能适用债市的最优条件,各大法人机构也乐于持有,与其国营独占事业的身分,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实际的经营成果来看,也常见国营事业获利大涨或暴跌的现象。与台电并称两大国营事业的中油,去年自结亏损数高达434亿元,根据中油的说法,之所以出现巨额亏损,是因为国际能源价格持续飙涨下,为了配合政策冻涨导致的结果,但天然气不论再怎么贵,为了台电发电的需要,中油都要持续购入,此一情况若无法调整,新年度的亏损还会持续扩大。

当然,也因为此项政策,让台电渔翁得利,去年获利高达256亿元,换句话说,台电年度高获利并非经营如何得法,很大的部分,是受惠政策操控价格不请自来,中油的损失成就了台电的获利来源。

不论从负债面或损益面来看,国营事业均难以正常的财务概念解读其绩效,财报上科目的「其他项目」,更令人叹为观止。包括高雄市政府规划改建寿山动物园缺少经费,可以直接要求台电与中油,各捐8,000万元,两家公司对小港运动中心的兴建,也各自出资1.3亿元;大陆禁止进口凤梨释迦所出现的2亿元的产销缺口,政院同样要求各国营事业埋单等,例子不胜枚举。

对于此类事件,国营事业家大业大,基本态度是政治至上、低调处理,诸多事情之所以被端上台面,显然内部人很有意见,让消息曝光引起讨论,期待避免类似损及企业利益的事件一再发生。

对于这些简单粗暴的争取经费方式,主管机关的态度,却没有借由舆论压力予以遏止的想法。经济部长王美花受访时表示,国营事业一直都有睦邻经费,加上地方也有许多新的建设,只要符合程序,董事会通过后就可以拨款。如此说法,那些看上国营事业丰富资源的各方势力,自然更是有恃无恐,变本加厉的以各种名义向国营事业伸手。

农历年前,还爆发了两件与国营事业有关的弊案,包括中油采购案因疑似护航收贿近3,000万元,高阶主管遭羁押禁见,以及中华电信员工利用优惠专案与外界合作,导致公司出现3,000多万呆帐等。坦言之,类似的案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凸显国营事业的企业文化,实有必要重新形塑,尤其对于一些行之有年、处于灰色地带的潜规则,须要适时修正调整,但若主管机关不以事业单位的正常经营为考量,对一些便宜行事的作为,还给予合理化的解释,长此以往,国营事业一再出问题也不足为奇。

政府部门更需要重视的是,许多的国营事业,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期。以去年亏损超过400亿元的中油来说,除了受到冻涨政策的干扰,目前国际上出现的限期减碳行动,以及电动车快速崛起的趋势,均让这家老字号的国营企业,承受极大的转型压力,手握庞大资产的中油公司,在调整身段的过程中,所涉及或释出的庞大资源和利益,均远超过敦亲睦邻费用和单一标案的支出,相信为数众多的外围人士,都在思考如何雨露均沾。该如何防范未然,让中油华丽转身同时也能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才是政府高层应认真思考的重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