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政府应加大投资医疗资讯基础建设

在迎接健保IC卡20周年的同时,希望下一任总统能全面升级全国医疗院所的资讯系统,重建我国医疗资讯系统领先全球之雄风。图/本报资料照片

2004年元旦,我国全面使用健保IC卡,全民健保领先全球正式进入全面数位化的时代。20年来它不知替社会节省下多少医疗资源,所以在2024年来临,健保IC卡使用届满20周年之际,值得我们回顾历史并展望未来。

说到健保IC卡的「功绩」,在COVID-19抗疫初期,就扮演了关键性角色。先是帮助医师在第一时间确认病人有无高风险地区旅游史与疑似接触史,大幅降低第一线医护人员的风险,并协助指挥中心,在防疫初期口罩供不应求的阶段,扛下了分配口罩的任务。很难想像如果没有健保卡的话,口罩实名制要怎么有条不紊的实施?

不只在疫情时间,这张卡早已成为国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无论政府发消费券、搭国内线航班,在任何地方办事,健保卡早已经成为国人另一张「身分证明」,其原始设计的功能,除了看病之外,还可以储存许多重要资讯,例如:器官捐赠、放弃急救、疫苗接种,并可以连结健保署的医疗资讯云端查询系统,知道自己过去用药、检验资讯,医生也可以跨院查询过去一段时间在其他医疗院所的处方与检验、检查,这些功能不知预防了多少不必要的重复开药与检查。

健保IC卡的建置是在2001年,整个计划只投资了不到42亿元。这笔经费虽然不大,但是当年为了拿到全国民众的照片与身分资料,并更新全国医疗院所资讯系统,装上读卡机,的确是一个重大工程。更重要的是,健保IC卡并非「从天而降」,而是建构在全国医疗院所为了配合1995年健保开办,而已经具有一定基础的医疗资讯系统。

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提及中央健保局首任总经理叶金川的远见,今天大家都很难想像,健保开办时,一个Gigabyte的记忆体,重二公斤,大约新台币1,000万元左右,他下令购买64个Gigabyte。同时规定医疗院所如果用「电子申报」,15天内可以拿到9成左右的「暂付款」。这个政策在短短两年内,就让全国医疗院所,从大医院到小诊所全面资讯化,这个电子申报所产生的数据,就是有名的健保资料库。因此,大数据(Big Data)这个风靡21世纪的科技概念,早在20世纪末,就运用在全民健保以进行医疗费用的管理与查核。

2008年,曾获总统颁发大授景星勋章的美国知名卫生经济学家-普林斯顿大学伦哈德教授(Uwe Reinhardt),访台之后,在飞机上写了一篇文章《到台湾感到谦卑》(Humbled in Taiwan),发表于英国医学会杂志。他在文中说道,美国的保险公司通常要到会计年度结束之后才知道去年理赔了多少医疗费用,而台湾的健保局居然「第二天」就知道昨天谁在哪个医疗院所看病花了多少钱,而且还知道每一个国民那根牙齿被拔?什么时候填了蛀牙?这个先进的资讯系统,让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应该感到谦卑。

不过,我们都知道资讯系统进步神速,15年前的世界冠军,一不小心就会被别人追上,因为当年一个Gigabyte重二公斤的记忆体(磁碟阵列),今天一个大拇哥就可以存几百个Gigabyte。所以,时至今天,我们很不幸地已经落入「先行者的劣势」。很像欧美国家花了几十年铺了电话线,结果一支手机就让新兴国家超越先进国家。

20几年前建立的以健保IC卡为基础的医疗资讯系统,在当时虽然非常先进,但是其架构是以「健保申报」为主轴,并不专注于医疗的过程与结果。健保并不需知道所有病历的资料,例如病患去医院照电脑断层,医院不需要(当年也做不到)把整个影像档都给健保署。所以过去台湾医疗资讯系统,偏重在健保申报,整体而言,台湾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并不先进。而且,过去十几年来,由于健保全面实施总额预算,长期本业不赚钱的医疗体系,除了少数例外,无法进行医疗资讯系统的大幅更新与投资。

比起邻近亚洲国家,例如新加坡政府这几年花了20亿美元,引进美国的资讯系统正全面升级全国医疗资讯系统;韩国亦不落人后,十年前开发成功自己的一套系统,正一步一步推广中。反观我们,过去辛苦建立的系统其基础架构已经跟不上时代,因为未来医疗体系的运作会全面人工智慧化。在迎接健保IC卡20周年的同时,我们在此给下一任总统一个政策建议,希望他能追随前人规划执行全民健保,以及建置健保IC卡与健保资料库的远见,上任之后,全面升级全国医疗院所的资讯系统,重建我国医疗资讯系统领先全球之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