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基本工资到不了的地方
政府改善了低薪族群,但依旧改善不了次低薪族群,非但改善不了,他们的薪资调升之路将会更加漫长。图/本报资料照片
日前基本工资审议会通过,明年基本工资连续第八年调升,月薪调升至27,470元,时薪也调高至183元,八年来月薪调升了37%,时薪调升了52%,调升力道之强,历来仅见,对于领基本工资的劳工来说,助益不小,蔡政府改善低薪的承诺,部分确已兑现,值得肯定。
总统蔡英文于2015年参选总统时曾多次表示要改善低薪者的困境,上任后年年调升基本工资,这个努力大家都看到了,然而何谓低薪?很难定义,当基本工资2.6万元时,每月领2.7万元的人不能受惠,难道他们不是低薪?当明年基本工资调到2.7万时,原来领2.7万的劳工,并不会因此同步提升,这八年最低薪者往上调,但「次低薪者」的变化不大。
国内就业人口有1,150万人,能因基本工资调升而受惠者不过200万人,换言之,有950万人还得依靠市场法则来决定薪资、所得的升降,这是基本工资到不了的地方。对于企业而言,当他们需要负担更多劳保、健保支出时,对加薪一事就会趋于保守,事实上,近年有调薪的厂商比率也不过3成。
以此推论,当基本工资调涨时,企业在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对于一般员工的加薪意愿势必降低,如此一来,政府改善了低薪族群,但依旧改善不了次低薪族群,非但改善不了,他们的薪资调升之路将会更加漫长,这也就难怪每当政府说薪资创新高时,总要惹来一顿骂,因为基本工资能到得了的地方最多就是200万人,其他人的低薪困境,八年来并未获得解决。
我们来看两份统计,第一份是《薪资中位数》,这份统计列有十等分位组的薪资分布情况,资料显示,第一分界点(低薪族群)的年薪十年来(2012~2021)成长近30%,但第五分界点,也就是中位数这个族群十年来只成长14%,两者的薪资差距十年来已由1.91倍降至1.69倍。再看第四分界点与第一分界点、第三分界点与第一分界点的薪资差距,也同步缩小,这说明八年来基本工资的调升,并未带动其他阶层薪资成长,这个结果应该不是政府所乐见的才是。
再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十等分位组里最高所得族群的第九分界点,十年来年薪从101万升至122万,成长率虽高,仍不及有基本工资所挹注的第一分界点,因此十年来高(第九分界点)、低(第一分界点)薪资差距从4.36倍降至4.09倍,但当我们比较第九分界点与中位数(第五分界点)时,便会发现十年来两者的薪资差距反而由2.29倍升至2.42倍,再以第九分界点与第四分界点比较,差距也在扩大。这说明十年来中间阶层、次低薪阶层的薪水,与高薪族群的差距逐渐扩大,与低薪族群则日趋接近,基本工资调升,并未带动次低薪、中间阶层的薪资成长。
我们再看第二份统计《家庭收支调查报告》,这份调查有五等分位所得分配资料,传统大家都看第五分位(高收入)与第一分位(低收入)的差距,但这样看,无法洞悉中间各阶层的消长,我们同样观察位于中间的中产家庭所得(第三分位)与低收入家庭(第一分位)的所得差距。为观察趋势,我们以五年平均,结果发现两者差距的倍数由2011~2015年的2.65倍缩小至2018~2022年的2.60倍,反观察高所得家庭与中产家庭的所得差距,则由2.30倍扩大至2.35倍。
家庭收支调查告诉我们,中产家庭与高所得家庭的差距逐年扩大,而与低所得族群的差距则日渐缩小,这和前面那一份《薪资中位数》的结论如响斯应,反映的是八年来政府调升基本工资,虽然有助于低所得族群,却无助于中产家庭,以致出现反向的关系,过去曾有人说中产阶层将逐渐消失,如今看来,良非虚言。
蔡总统八年来致力于基本工资的调升,确实已获得一些成果,但总统所求的应该不只是改善低薪者的困境,而是同时推升次低薪者、中产家庭的所得,一起分享经济成长的果实。遗憾的是,基本工资的按扭启动之后,并不会产生加薪的骨牌效应,厂商在基本工资成本升高下,反而推迟了其他阶层的调薪节奏,这说明基本工资调升对整体薪资的带动效果,微乎其微。
近年台湾实质薪资常常负成长,今年前七个月实质总薪资又跌了0.67%,不少人把这现象归之于通膨,惟根本原因仍在于广大的中产阶层薪资成长乏力,经不起物价风吹草动,便负成长了。调升基本工资并非提振薪资的妙药灵丹,于此可知,这八年的经验足堪做为下一任总统借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