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政府应助台积电增强海外投资谈判筹码

工商社论

随着半导体晶片供应的缺货,各国除了竞相投资晶圆厂外,也纷纷要求台湾积体电路公司前往美国、日本、欧洲等地设厂投资。在各国政府的强力要求下,台积电面临骑虎难下的局面,前往海外投资虽然可以巩固海外市场,和各国政府、厂商建立良好的关系,但也会增加不少建厂、人才召募、土地取得的成本,以及上下游供应商等产业链群聚的配合等问题。但如果不去,则可能会得罪各国政府,加深市场进入的困难,以及各国竞相发展半导体产业,加速筹建晶圆厂,导致排挤效果扩大等负面影响。但这些压力似乎只由厂商独自承受,并未见到政府出面,整合部会资源来协助台积电因应各项国际压力。

对于台积电面临的国际压力,政府究竟需不需要协助台积电因应呢?我们觉得有必要,毕竟台积电成为护国神山,为国家形象带来很多正面的外部效益,政府也藉台积电的急单协助各国政府,为台湾赢取很多国际公关的机会。而且,台积电及其半导体供应链为台湾创造的很多出口,以及高额的民间投资,也造就了台湾去年和今年傲视全球的经济成长率,这些都是台积电及相关半导体产业带给台湾的骄傲。

至于政府如何协助台积电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

第一,强化台积电对全球经济有利的正面论述。目前各国媒体对台积电的报导相当多,但根据国际半导体协会的分析发现,似乎不少不尽是正面的论述。例如台积电的垄断地位,造成晶片的短缺,各国应该自行发展半导体产业来克服当前的危机,或基于国家安全,应该减少进口,扶植国内的产业等。

不过,贸易跟产业的发展本来就依据比较利益的原则来进行,以美国为例,美国发展高毛利率的IC设计业,台湾则针对比较中低阶的晶圆代工、制造业来发展。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筚路蓝缕,并非完全一帆风顺,从1970年代派人才前往美国RCA取经,到国家资源的协助,举全国之力,一步一脚印,从人才、电力、资金、土地等的协助。尤其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研发投入、培植国内的上中下游产业群聚,才有今天的局面,绝非蓄意形成垄断的局面。再者,台湾是一个自由民主国家,绝对不会垄断技术、产能,并乐于和其他国家技术合作、交流。同时,各国在晶片危机时,台积电即配合政府政策的要求,快速协助各国取得相关的产能。而且,除了台积电之外,台湾还有联电、华邦、世界先进等厂商,加上完整的封测群聚厂商,可以协助各国取得一次购足的服务,并提高半导体在各产业应用的竞争力。彼此分工的结果,而得以让世界更美好。反之,违反比较利益的原则,各国自行发展半导体产业,反而失去成本效益的优势,不见得是聪明之举。

第二,加强台积电对国内产业影响力的正面论述。如同前述,台积电虽然就业人数不到10万人,但是它带动台湾的上游IC设计、中下游封装、测试、光罩等产业,乃至化学材料与机械设备、土建设备的发展,加上每年高达千亿元新台币的投资,以及对出口的庞大贡献,均可谓台湾之光。尤其是这两三年台积电不断跃上国际版面,为台湾的国际形象,添加了不少光彩,也让世界的人看见台湾的存在与荣耀。同时,半导体作为国内电子资讯业的投入重要原料,在地缘的关系之下,国内厂商自然也比较容易取得相关产能,有助于提升台湾整体电子资讯业的竞争力。

第三,增加台积电海外投资的谈判筹码。虽然台积电赴美国、日本、欧洲等地投资,可以杠杆海外人才、土地、建立客户关系等资源,以及巩固海外市场等优势,但也有海外成本高、劳工安全、环保标准高,退休金提拨等劣势。此外,根据国外专家访谈的结果,如果国内对台积电前往海外投资乐观其成,而且不少厂商争着去美国投资,我们就拿不到太多好的筹码。如果国内对台积电去美国投资,多发出一点疑虑,包括可能导致人才、技术的流失,以及海外高昂的建厂、生产成本,可能降低公司盈余,并损及股东权益等。如此或可争取更多台积电在海外投资的谈判筹码。包括联邦的行政支援、州政府的租税优惠、土地租金减免,乃至于划出一定区块的工业区,容纳台积电及其周边供应链厂商。当然政府也可以利用台美贸易投资架构协议(TIFA)的平台,为台积电及相关半导体厂商争取更多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