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台股急跌 政府应慎防冲击外溢至房市
8月5日台股单日重挫1,807.21点、跌幅8.35%,经历惨烈的黑色星期一。图/颜谦隆
8月5日,台湾民俗月第一个交易日,亚洲股市全军皆墨,台股单日重挫1,807.21点、跌幅8.35%、日经指数崩跌4,451.28点、跌幅12.4%,双双写下史上最大跌幅;韩股跌幅8.77%,也创下16年来最大跌幅,可说是亚股历来最惨的黑色星期一。
其中,台股上市柜跌停家数近800家,加权指数收在19,830.88点,失守2万点关卡之外,更直接跌破半年线。台指期指数收盘时也暴跌2,152点,跌幅达10%,是台指期2015年6月起涨跌幅由7%放宽至10%之后,首度以「跌停板」作收。
8月以来仅三个交易日,但合计上周五和本周一,台股即跌掉2,811点,股票瞬间从金子变刀子,除了不利投资人信心,短期急跌更直接冲击融资交易者的担保维持率,容易因而产生被动式卖压,不利筹码稳定,更可能进一步加深股市跌幅。
观察这波全球股市急跌,共同的背景是先前涨幅已大,不少投资人开始居高思危,而导火线则来自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已连续两个月不如预期,偏偏联准会(Fed)降息时点延宕至9月,市场因而产生美国经济可能硬着陆的担忧,加上科技大厂英特尔财报欠佳与大裁员拖累股价,地缘政治又有中东战火扩大威胁,以致市场恐慌情绪快速增温,投资人纷纷对股市投下不信任票。
另一个重要因素来自日本央行在7月底升息,强化日圆回升力道。由于日圆对美元汇价近一个月已反弹约1成,使得不少先前借低利日圆进行「套利交易」的海外投资,被迫变现以用来偿还日圆,此一趋势不仅左右了近期外资和国际资金的移动,也扩大了股汇市的波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一有风吹草动,投资人的敏感度会较过往更高,也就是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判断,以致增加市场波动的剧烈度,这对台股来说又是双重夹击,首先是台股散户比重偏高,本来就没有专业投资人来得理性;其次则是台股为浅碟型市场,抗波动性势必较差。
针对此波台股急跌,主管机关暂时以静制动。而从「救市」的历史观之,除了金管会在政策上向来有至少十八套剧本,包括缩小涨跌幅、平盘以下禁空令、限制借券、提高融券保证金成数、降低融资担保维持率和要求企业买回库藏股等等,资金面也有八大公股、四大基金和国安基金随时待命,也就是不愁没有护盘工具。
但我们必须提醒,现在对政府来说,比「稳指数」更重要的工作,是正视先前这波股、房双涨引发民众的「多重财务杠杆」。例如有不少人是透过房贷增贷,取得资金投入股市;也有为数不少的房市投资者是以股票为担保品,一旦市场波动,将产生双重风险。
像是最近几个交易日台股大跌,网路上已有民众大喊交不出预售屋工程款。若民众拿来做为财力证明之一的股票大幅下跌,势必也影响银行债权确保或是贷款核拨,亦即在某种程度上,目前股市和房市间具有连动关系,双重财务杠杆又加深两者连动,当政者不可不慎。
依联征中心先前的统计数据,2024年1月全台同时有房贷、信贷的「双贷族」人数达36万3,580人,与十年前相比,人数成长25.1%,其中平均房贷金额增加70.4%、平均信贷金额更增加了88.7%。除了透过信贷填补房贷缺口,另一重要原因即是投资金融商品。
投资人财务杠杆开好开满,甚至采用股、房「双杠杆」,在市场上涨时固然可创造更大的财富效果,但当市场反转之际也会面临双倍的风险,特别是借款人的财源如果只有一套,在没办法再股转房或房转股的情况下,势必轧不过来,最差的情况即是违约。
尤其以投资人习性而言,会大开财务杠杆者绝对不可能是保守型投资人,也就是这类投资者在股市多数也是融资而非现股族,在房市则可能是预售屋或使用宽限期来寻求套利空间,连环套的结果,破灭的极可能不仅是一个泡泡,而是多种市场同时泡沬。
当然,有人认为,股市短时间内急杀,反而可能让房市受益,因为当股市高档修正时,保本型投资人或是逢高利了结者,或许会先把资金自股市撤出,移转到相对安全且保值的房地产,为房市带来新的买气,也就是所谓「股市跌倒、房市吃饱」。
然而以台湾过去一年股、房双涨的走势而言,不可讳言投机气氛节节升高,如果股市这只脚跪了下去,房市恐难靠单脚站得稳,股市先倒、房市跟着倒的机率,或许会比资金股转房来得更大,如何让股市和房市价格温和有序的调整,是绝对不容政府轻忽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