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关注当冲大增对股市的冲击

工商社论

越来越多专业人士担忧,台股集中交易市场加上柜买两市动辄滚出超过7,000亿元的成交量动能来自当日短线买卖的现股当冲交易,当冲交易买卖金额与占总成交量的比重不断创下历史新高,每天买卖合计超过4,000亿元的极短线资金疯狂进出,是否会成为市场的危害?

过去两周的交易,整个台北股市犹如沸腾的油锅,成交量暴增,个股轮动剧烈,一向平稳的大型绩优股动辄出现涨停与跌停走势。台股加权指数在4月15日首度突破17,000点,以1,7076点收盘后,指数在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创下17,709.23的历史高点,短短两个礼拜的交易涨幅达3.7%,随后又在5月第一个交易日重挫1.96%。

这期间几个具有指标龙头地位的绩优公司,例如总市值近1.8兆元的联发科,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涨停,休假后第一个交易日反向重挫6.75%,爆出近2.5万张的成交量,当日周转量占公司股本15.7%;另外股本高达333.21亿元的官股航运公司阳明,成为业内集中炒作的焦点,4月最后五个交易日,有四天日周转率在10%以上。大型绩优股筹码满天飞,市场动荡烟硝弥漫,都是多年未见的景象。

4月22日是这波短线热炒的波段高点,当天集中市场创下6,523亿元的单日成交量,加上柜买市场1,152亿元,总计7,675亿元的单日成交量,短线客大喊「单日兆元指日可待」,当天当冲交易买卖金额总计4,847亿元,总交易户数150.2万户、当日交易户数23.4万户,三个当冲指标都创下历史纪录。22日的巨量并没有让投资人冷却,一周后的4月29日当冲交易再创下历史次高的4,024亿元,当周平均当冲比攀升到36.59%,再创历史新高。

36.59%的当冲比例究竟对市场有利还是有弊?这的确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讨论「刺激」或是「冷却」市场的行政干预,第一步就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逻辑问题,如果市场的买卖,是几百万人用几千亿元共同的决定,少数几位政府官员或学者,如何证明政府行政干预的手,会比市场更有效率、更符合众人的利益?

再换个角度来说,股市成交量破历史新高,原本就是市场热络、参与者众的正面讯号,政府国库充裕,证券商获利大增,营业员不只确保工作更可获得高额奖金,而长期稳健且丰沛的成交量,维持市场充沛的资金动能,则是上市公司长期发展、集资所期盼的环境

不过,本报日前「名家评论」的一篇专论明确指出台股近日值得注意的变化,台股成交量暴增的同时,法人每日成交占比下降至三成以下、自然人突破至七成,另外出现四个波动剧烈的警讯,第一是波动性拉高,累计今年到4月26日的71个交易日,当日震幅超过1%的高达51天;第二是金丽科世芯-KY等大跌个股出现流动性风险。第三是市场业内、新起的年轻主力炒作个股案例明显增加,上市公司经常出现锁定筹码拉抬,偏离基本面与技术面的集中炒作案例;第四是台股受到国际政经情势影响,风吹草动就造成股价剧烈震荡。

专栏并警告,台股新兴主力大增,再加上社群平台的推播,「短、狠、准」造就了股市大放异彩,除当冲交易之外,隔日冲、外资户程式交易冲销也是另一种盛行的手法。由于当日冲销热钱配搭程式下单模式,股市俨然重演70年代「四大天王」情境

一天买卖双向合计4,000多亿元的现股当日冲销交易,如果加上期货选择权的避险交易,台股很可能每天有将近一半的交易,是由极短线的投机炒作交易所驱动,这的确是我们多年来未曾见过的现象。而国内外股市发生崩盘之前,往往也都会出现短线交易重创历史新高的现象,这当然是我们不能忽略的讯号。

股市当冲交易税减半,始自2017年4月28日,当时台股两市成交量一度跌至1,000亿元上下,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经各方呼吁之后由行政院提出证券交易税法增列第2条之2,将现股当日冲销交易税由千分之3降为千分之1.5,2018年4月延长至隔年年底,之后再次延长至2021年12月底。

当冲降税政策推出时,曾经设定107年全年两市成交日均量1,188.98亿元、108年全年平均日均量1,260亿元、以及集中市场当冲占比19.65%等政策目标,如今市场沸腾,总成交量早已是当年目标的五倍,而当冲占比则长期维持在三成以上,最近更出现逼近四成的历史新高比重,当年设定当冲降税的背景环境已经改变,启动相关的评估已是必然。

更进一步,我们呼吁相关主管机关以及证券商公会等,应该利用近日对于当冲降税政策的讨论热潮,跨越对当冲降税是否落日的简易评估,重新思考台湾股市交易结构性的问题。现股当冲原本就是各国股市的正常交易行为,千分之1.5的交易税与其他国家股市相较也没有比较便宜,但是台股当冲交易等短线投机冲击市场安定也是事实,借由当冲交易暴增的议题,全面省思台股长期发展的结构性需求,正是证券主管机关与业者应该共同携手努力面对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