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从贝弗里奇曲线看疫情对就业市场的冲击
去年那一波疫情对国内就业的影响尚未落幕,近日疫情升至三级警戒,危机更甚于去年,恐慌更甚于去年,其冲击自然也更甚于去年。可想而知,国内的就业处境,尤其今年甫自大学毕业的青年人,必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去年此刻疫情席卷全球,在各国封锁边境下,商业活动萧条,观光旅游停摆,使得各国失业率上扬,美国由年初不到4%逐月升至14.8%,欧元区失业率也直逼9%,台湾情况亦然。然而,由于去年台湾疫情控制得不错,加上出口、生产亦佳,失业率虽一度升破4%,但相较各国,仍属温和。
往者已矣,如今我国的处境已不可同日而语,随着两周前疫情升至三级警戒,经「校正回归」后每天都有三、四百人确诊,多的时候甚至一天确诊已逾五百例,与去年每天一、两例境外移入相比,有如天壤之别。也正是如此,在恐惧不断升高下,消费市场冷清,展览表演打烊,旅行住宿、交通运输、艺文活动也受到前所未见的冲击,冷清的街道,空荡的卖场,似乎说明了眼前的经济恐怕要萧条一阵子了。
去年台湾疫情这么轻微,尚且让失业人数一度逼近50万,失业率升破4%,今年疫情如此严峻,失业率要升到什么水准,当是可想而知,未来除了失业人口将扩大,被迫放无薪假的人数也必然会扶摇直上。值得注意的是,依劳动统计,放无薪假的人只是工作时数减少,仍是就业者,因此未来不论无薪假人数有多高,皆不会推升失业率。然而,这些人名为就业,却几乎处于半失业状态,从家庭面而言,他们收入大减,日子难挨,从总体经济而言,多数人消费动能下滑必将抑制GDP,其间的关系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日前主计总处公布4月失业率创下近15个月新低,不久前所发布的缺工率也创十年来最高,景气更三亮红灯,三者反映的原是经济复苏步伐加快,未料,随着疫情升至三级警戒,须臾之间已打破了这个复苏态势,从贝弗里奇曲线(Beveridge Curve)研判,下半年的台湾势将出现失业率升高,缺工率下降的走势。
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观察长期的时间数列,发现了一个法则,那就是失业率与缺工率呈现稳定的抵换关系,哪一年缺工率升高则失业率就会降低,哪一年缺工率降低则失业率就会升高。在失业率、缺工率的座标平面上循时间数列所绘的点,连结起来,恰是一条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延伸的曲线,此即贝弗里奇曲线,这一规律放诸四海皆准。从我国的时间数列观察,也大致符合此一法则。其实,无需贝弗里奇曲线,从我们的直觉也约略可以明白这个道理,然而,若从动态思维来理解贝弗里奇曲线则会发现,一旦经济体系陷入缺工下滑、失业上升的循环,必将加剧劳动市场的疲势,而冲击经济成长,这正是我们最担心的情况。
千万别以为这样的事不曾发生,2008年底全球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之际,次年台湾缺工率降至1.8%的历年新低,失业率则在短短八个月连连破5%、破6%创下史上最高,尤以青年人受创最深,青年(20~24岁)失业率一度升逾16%,那一年台湾经济出现半个世纪以来第二次衰退,复苏之路遥遥无期,情势之恐慌不亚于今天。
历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失业率升高,经济就很难不衰退,1930年美国大萧条如此,去年美国失业率飙升,实质GDP落至史上最大跌幅亦然,2009年台湾的情况也是如出一辙。这告诉我们,在面临这样的巨大灾难时,纾困、振兴固然紧要,稳住就业市场更加重要,失业人口一旦激增,经济想不衰退也难。
当年行政院为因应全球金融海啸,曾推出许多就业方案,尤其针对刚自大学毕业的青年,更提出许多规划,据估计仅「公共服务扩大就业方案」便创造了十万个就业机会,若没有这些就业方案,以当年情势之险峻,失业率只怕要冲破7%,甚至冲破8%了,至于「受失业波及的家庭人口」大概也要上修至150万人以上。
日前,行政院所提《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防治及纾困振兴特别条例》修正草案己获立法院三读,首波纾困4.0将编列2,600亿特别预算以因应这一波疫情。依规划,部分预算会用于补助薪资较低的劳工朋友,估计新增逾72万人受惠,行政院的决定非常明快,具有安定人心的效用。不过,在纾困之余,仍有就业问题,尤其是今年甫自校园毕业的青年人,他们第一次投入寻职行列,并不符补助的条件,如何在这段期间给予妥适的安排,或进修或职训,政府自应提出方案以为因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