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弗里奇曲线纪实

图╱本报资料照片

历年贝弗里奇曲线统计

当景气繁荣,工作机会多,厂商一定会大喊缺工,这时人人都有事做了,失业率就会缓下来。相反的,景气萧条,不但没什么工作机会,厂商还会裁员,这时缺工率下降,失业率上升是必然的宿命。

这看似平常的道理,但未曾有人以统计将这个规律性呈现出来,直到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研究英国长期统计资料时,才将失业率与缺工率稳定的抵换关系,以数字表现出来,以失业率与缺工率二维座标平面标示,这恰是一条朝着原点,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延伸的曲线,后来的文献称此为贝弗里奇曲线(Beveridge Curve)。

我国的贝弗里奇曲线如何?日前主计总处公布今年5月我国的缺工率是2.8%,同月失业率3.3%,与去年相比,缺工率上升,失业率下降,与贝弗里奇所提出的规律一致。不过,如果把时间拉长,从民国77年到今天,却也会发现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缺工率与失业率加总的数字有逐年下滑的趋势。

贝弗里奇系数降至新低

为方便论述,我们把加总后的缺工率、失业率称为「贝弗里奇系数」,民国82年高达10%,90年7.4%,如今只有6.1%,三十多年来景气时而繁荣,时而萧条,期间曾发生亚洲金融风暴、网路泡沫、金融海啸、欧债风暴,这些风暴推升了失业率、降低了缺工率,贝弗里奇系数短期虽然有起落,惟长期呈持续下滑。

何以贝弗里奇系数会下滑?第一次下滑的时点落在民国83年,此前让贝弗里奇系数升高的原因是景气实在太热,那是台湾钱淹脚目的年代,缺工率常常超过8%,厂商叫苦连天,随着政府开放外劳,纾解缺工问题,贝弗里奇系数因此由10.0%降至6.1%。

第二次下滑的时点落在90年,这一年政府召开经济发展会议,将西进投资政策由「戒急用忍」放宽为「积极开放,有效管理」,两岸交流趋于热络,随着产能移至海外,缺工率持续降低,虽失业率上扬,但贝弗里奇系数仍逐年下滑,96年降至6.5%,不久受到全球金融海啸影响,一度升高,但旋又降低。

第三次下滑的时点落在106年,由于少子化世代逐渐进入劳动市场,过去职场上是「粥少僧多」,失业率居高不下,如今是「僧少粥多」失业率屡创新低,在这个情况下,即使缺工率偶有波动,也改变不了贝弗里奇系数下滑的走势,以今年而言,已降至6.1%的历年最低。

数字背后 蕴含重重隐忧

贝弗里奇曲线这一法则不用高深的学问,也可以明白,然而自民国70年代年后期以来,世界和台湾发生了太大的变化,随着外劳引进、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成功、全球化拉开序幕、两岸交流的起伏、少子化加速,在不同的年代都使得这条曲线,向着原点忽远忽近的移动,不过,从贝弗里奇系数屡创新低可知,曲线向原点前进已是长期趋势,视其表面虽是好事,然究其内涵,则隐忧重重。

小档案■根据主计处的资料,民国70年代后期由于经济快速发展,股票、房地产价格飙涨,77年国内工业、服务业缺工高达32万人,缺工率7.1%,81年8.2%、82年8.1%,为改善业者的处境,政府于81年开放制造业引进外劳,至83年所引进的外劳已达15万人,在外劳适度补充下,缺工率降至4.1%,85年再降至3.1%。

小档案■民国90年台湾出生人口正式跌破30万,此后逐年减少,94年降至20万,99年再降至16万,过去两年已落至13万,以90年以后算是少子化世代,90~98年出生的小孩,如今都已是15岁以上民间人口,纳入劳动统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