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购物节要来了 7成青年「首重CP值」:只买需要的

天猫双11狂欢夜从2015年登场。(图/阿里巴巴提供)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双十一」购物节又快到了!《中国青年报》近日针对1969名18至35岁的青年进行调查,发现68.1%的受访者消费时看重性价比、自己的经济情况,58.3%的受访青年会考虑实用性、必要性; 61%的受访者认为年轻人应为兴趣和自我提升消费。调查结果完全颠覆大众对年轻人的刻板印象

其中一位受测者朱迪化名)是中国医科大学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是商品性价比(俗称CP值)和自己的经济状况。她说,「因为购物的开支应该和自己的经济状况相符,在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去获得质量更好的商品。我比较看重生活的质量,该花钱地方我也不会节约。」

调查报告显示,68.1%的受试者看重性价比、自己的经济情况,58.3%的受试者会考虑实用性、必要性,45.9%的受试者看重外观,认为自己喜欢就好,32.0%的受试者会注重是否流行和周围人的看法,17.9%的受试者看重品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丁建臣分析,当代年轻人的消费存在东西部之间、城市农村之间的差异,不同的人群差异很大,这与地区职业、收入、家庭个人因素都有很大关系

▲十一购物狂欢节每年都是大家焦点。(图/阿里巴巴提供)

当下,电商线下商场推出购物节,对此,70.4%的受访青年认为是商家行销手段,只买需要的商品;50.8%的受访青年表示,如果确实有优惠,会忍不住购买计划外的商品;41.2%的受访青年觉得购物节太多,感到疲惫;8.2%的受访青年认为购物节和平时没什么差别。

另一名受测者张路认为,购物节纯粹是商家针对消费者消费的弱点而发起的购物系列狂欢节。她说,「我并不否认购物节确实能够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优惠,但首先,购物节很多,这家开完那家开,不管我是不是在这个购物节购买,商品价钱都差不太多。而且价差让我买更多,实际支出超过原本负荷,很难说到底是省钱还是浪费钱。」

年轻人应建立什么样的消费观?调查中,61.1%的受访青年认为年轻人应为兴趣和自我提升消费,60.5%的受访青年认为要有理财意识和计划,理性消费,39.7%的受访青年觉得不会花钱就不会挣钱,要趁年轻时对自己好些,15.1%的受访青年认为消费水准代表身份地位,应多购买名牌商品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海波表示,消费观是人们对待消费的态度、看法或观点,它是个人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消费能力等在消费方面的一种体现。由于人各不同,消费观也允许存在多样性,没必要保持统一。不过,尽管消费观存在不同,它们也有一定的共性

▲2017年双11购物季期间的物流盛况。(图/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