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从海外就业谈我国就业调查的兴革

工商社论

我们的总体经济情况如何,都是由政府发布的资料得知,而这些资料有些是公务统计,有些是抽样推估,有些是援引数据,有些是运用计量模型预测,有些是综合各类指标而成,估计方式容或不同,其目的却是一致的,就是尽早让大家了解经济现况

通常我们只看数字的变化,很少去了解眼前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然而对于想深入解读数据者来说,指标怎么来的,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样衡量出口,海关统计是由厂商出进口通关而得,外销订单则是每月抽取四千多家样本厂商推估而得,两者内涵有不小的差异。

再如经济成长率、国民储蓄率等统计都是循国民经济会计帐汇编相关资料而得,与此同时所公布的预测,例如今年经济成长率3.83%则是以模型所做的预测,统计与预测意义自不相同,不可混为一谈。

综合看来,如今我国经济指标绝大多数是抽样推估而得,除了前面所提的外销订单,再如批发零售营收、工业生产指数薪资统计、受雇人数、消费者物价、家庭收支失业率、缺工率及生产力指数等等全是抽样推估的数字。

不过,月前主计总处公布海外就业人数73.9万人,既非抽样也非单纯的公务统计,而是设定海外就业者的特征,再利用户籍档、入出国档推计而得,这和每月发布的就业调查方法不同,每月就业调查系依户籍档为母体分层随机抽样,取得两万户家庭的就业情况再加以推估。

常注意失业率者一定会发现,台湾各地失业率大致平分秋色,没有太大差别,和我们平常认知的南北差距有些出入,例如去年上半年新北市失业率3.9%,台北市、新竹市失业率皆3.8%,而台东花莲嘉义市失业率为3.7%,如此看来会让人误以为农业县市就业机会多,事实并非如此,这是因为我们的就业调查系以「户籍人口」为母体使然,户籍设于台东,不论跑到台北、新竹或上海就业,最终这个就业人口仍算在台东,因此看各地区失业率会误以为农业县市的就业情况大好。

五年前劳动部官员出席嘉义市就业博览会,引述这份就业调查推崇嘉义市失业率居全台最低,不料当时的市长涂醒哲在随后致词时却说:「嘉义市失业率很低是错觉,没有头路要怎么失业?」涂市长一语中的,正中当前就业调查的罩门,以户籍地做为母体确实无法呈现各地区的失业真相,甚至还会把海外七十多万名就业也算到台湾地区,以致让我们误以为台湾有很充份的就业机会。

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有什么差别?依我国2010年的人口普查会发现,我国户籍人口2,316万人,设籍且常住者只有1,826万人,换言之高达两成人口不常住在户籍地,同样,常住人口里也有两成未设籍于常住地。举例来说,台北市、新北市及桃园市三地常住人口就比户籍人口多40万人,而彰化、南投、云林台南屏东与花莲六地常住人口却比户籍人口少了40万人。此外,户籍设于台湾而常住于海外者也高达60万,这些数据说明了以户籍人口为母体的就业调查真的会产生「错觉」,非但会把到北部工作的人数算到中、南部,还会把赴海外工作者算进国内

自2000年以来随着海外就业快速成长,负责调查就业的主计处第四局已察觉以户籍人口做为母体确实不妥,也着手研拟以常住人口推估的可行性,惟历经五任局长仍未能使其落实,然而可喜的是,海外就业三年前终于在千呼万唤中对外公布,惟较之海外就业更为重要、更为根本的调查母体问题,迄今依旧犹抱琵琶半遮面,随着人口向都市的流动,全球化就业的跨国移动,改以常住人口为母体的推估方式已不宜再拖。

与此同时,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相关作业正在进行,人口普查是我们目前唯一可获得常住人口的重要资料来源,国势普查处(原主计处第四局)应乘此难得的机会着手建立以常住人口为母体,以改善日后就业调查,让我们的就业、失业更能反映国内实况各县市的实况。

统计学家墨尔(David S. Moore)曾指出:「统计就是从数据中获取资讯的科学,然而资料会变,人会变,事物会变,对同一个体多次度量也会量出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从资料得出的结论也并不是完全确定的…显然,资讯的品质取决于数据的品质。」数据的重要于此可知,若最原始的数据有盲点,随后纵使运用再好的统计方法去修正,恐怕也难以自其中获得足够正确的资讯,如果我们的就业调查不尽速改以常住人口为母体,则我们实在无法期待这些推估而得的失业率、就业人数能反映国内的就业实况,虽然改换母体是浩大的工程,但是早晚得做,我们期待现任的普查处处长陈悯能在历任局长所建立的基础上,完成这一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