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午餐搞非基/压上健康与环境筹码的基改赌盘
「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个有勇气的人,我只是没有恐惧(no fear)。」Jeffrey Smith在2012年4月访台公开演讲时如此说道。
Jeffrey Smith曾任职于基因改造生物(GMO)检测实验室,而后成立一个致力于食品教育的非营利组织「责任科技机构」(Institute for Responsible Technology, IRT),他于2003年撰写《Seeds of Deception》一书,大胆揭露跨国基改农企公司如何透过游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制定偏好基改食品的政策、借由掌握研究计划金援权力左右学术论文发表结果、如何选择隐匿基改确实造成某种伤害的研究资料并透过广告传媒不断传播基改食品将是拯救粮荒的梦幻产品,直指基改食品安全论述中的诸多疑点,引发各界热烈讨论,一举成为立场鲜明的全球反基改运动旗手。
2012年3月,台湾正式发行该书中文版《欺骗的种子》。4月,Jeffrey Smith受邀来台分享他一路走来的历程,更与立法委员及台湾反基改民间团共同召开基改食品安全的公听会,会中更强烈呼吁台湾民众不要轻易相信美国政府保证并应尽早做出预防控管措施。同年,IRT推出汇集家庭科医师、兽医师、母亲、教授、农友、畜牧业者与环境倡议者访谈资料的85分钟纪录片《Genetic Roulette: The Gamble of our Lives》,再度成为话题新作,2015年五月,台湾引进该片中文版本《基改食品的秘密》。
基改食品对人体到底存不存在着健康风险,至今依然迭有新证据出现而争论不休。Jeffrey Smith身为「认定基改食物拥有极高风险」阵营的代表性人物,因此该影片中几乎没有出现基改食品的正面论点,自然也就毋须太过惊讶。
每隔五到八分钟为一小节主题,从自闭症、过敏、肠胃疾病、农药滥用、不孕症、牲畜流产率上升、基改饲料营养素的缺乏、婴儿配方奶粉、牛只生长激素(rBGH)、学术迫害、政商复合体、印度BT棉花对生态环境与牲畜健康的影响、基改食品标示法规,到生活中如何避免基改风险的方式,纷至沓来的各式资讯只诉说一件事实:基改科技对社会的冲击远远超乎你的想像。
「2009年8月25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我儿子那天吃的就是生玉米,他差点因为玉米而丧命。他发出咻咻咻的声音、抓痒抓个不停、脸色涨红、呼吸不顺,我好慌,我打了119。我想他是食物过敏了,经过各种检查之后,他现在一点玉米都不能吃了。」一名妈妈接受访问时回想此事仍心有余悸。
「我家老四有过敏症状,但我们家没有病史,怀孕时也没有异状。自从得知基改食物与过敏的关系之后,我就找到答案了。短短二十四小时之内,我就把厨房清空了,过去六年间喂小孩的食物全都进了垃圾桶。起先我很开心终于找到原因,后来却感到十分难过哭个不停,心想天啊我到底对小孩做了什么?未经我的同意,他们又吃了什么?」访谈背景是她的四位小孩在厨房开心料理的画面。
「如果基改食品真如业者所说的这么好,那就标示吧!我们有权利可以选择不买。」一位推动基改食品标示的倡议者大声疾呼,台下响起热烈掌声。
Michael Taylor是孟山都的辩护律师与副总裁,后来又至美国食品药物管理署(FDA)担任基改食品安全审查者;美国各州发起制定基改食品标示法案,孟山都等公司撒下大笔经费刊登广告或雇用说客阻止公民追求资讯公开的权利;孟山都宣称基改作物是能喂饱世界带领全球迈向永续生活,但是左手贩卖抗除草剂的基改种子,右手却同时贩售破坏生态环境的年年春农药。
基因改造技术所带来的美好粮食愿景,会不会是政府机构、跨国农企公司、学术单位与大众传媒为隐匿丑恶真相而打造的甜美糖衣?
基改食品真的安全吗?Jeffrey Smith用文字与影像提出了他的答案。
然而,面对当前基改食品安全争议尚未有共识的现况,也许法国研究学者Gilles-Éric Séralini的这段话能给我们一点力量。他在面对各界质疑讨他所发表关于基改食品引发老鼠肿瘤和肝肾病变的论文时曾说:「我并不是说所有问题都和基改有关,但显然基改真的引发某些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立刻采取某些预防措施。」
如今,全球各地反基改行动正风起云涌的展开。反孟山都游行(March Against Monsanto)进入第三年、美国各州公民纷纷要求基改食品标示、美国有400多家企业与超过3万种产品通过无基改认证、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嘉磷塞列入可能致癌项目而各国科学家及政府正开始考虑加强管制或禁用嘉磷塞农药。
在台湾,市面充斥着以大量进口基改黄豆为原料的豆制品,近几年由于食品安全与基改科技议题逐渐为民众所关注,台湾主管机关食药署甫宣布三项基改食品标示新制,公告自2016年起台湾将全面落实标示制度,非基改产品一跃成为各方业者兵家必争之地。此外,全国十九县市首长签署非基改校园午餐承诺更陆续推出各种阶段性落实计划,有鉴于儿童代谢率较高、免疫系统尚未发展完全且对小量毒素较为敏感,更可视为翻转台湾农业生产与校园饮食教育的关键契机。
深陷在基改食品赌局中,我们压上的都是输不起的人体健康与环境生态筹码。
●作者/陈儒玮(环境教育认证人员、校园午餐搞非基行动共同发起人)。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