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午餐搞非基/八个提醒 教你避开基改食品风险

文/陈儒玮校园午餐非基行动共同发起人)

编按:2015年2月23日曾于Ettoday专栏刊登《远离基改食物风险七叮咛》一文,但为因应2015年5月29日食品药物管理公告修正「包装食品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标示应遵行事项」、「食品添加物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标示应遵行事项」及「散装食品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标示应遵行事项」等三项法规,故重新修改部分内容以符合台湾最新现况

「台湾的番茄有基改的吗?听说木瓜都是耶!」「我朋友说速食店薯条都是以基改马铃薯当原料,真的吗?」「台湾的面包有采用基改小麦为原料制作的吗?」「现在台湾到底有哪些基改食品?我们要怎么避免?」

类似的问题在与民众接触的场合中总是不断地出现,身处食品高度精致化的时代,基改作物以各式名称及样貌隐藏于我们日常饮食之中,面对生活中所接收的各种关于基改的纷杂资讯,以下几个简单的原则,或许能帮助各位建立选择的基准并减少基改食物所带来的可能健康风险。

提醒一:吃台湾在地生产的农作物

台湾目前尚未核准任何基改作物的商业化种植,用白话文来说,只要是在台湾这块土地上长出来的农作物,全部都是非基改的!

提醒二:有机一定是非基改

依照农委会公布之《有机农产品及有机农产加工品验证管理办法第六条附件一》,在「第三部份:作物、品种种子种苗」中明白写到:「不得使用任何基因改造之种子及种苗」,也就是说只要是获得台湾有机认证的食品,也不用担心基改的问题。

提醒三:目前台湾仅核准进口黄豆玉米棉花油菜等四项基改食品原料

目前全球有28个国家种植基改作物,种植的作物为玉米、黄豆、油菜(芥花)、棉花(前四项占全球基改产量九成以上)、甜菜苜蓿芽、木瓜、白杨(poplar) 、番茄、甜椒(sweet pepper)与茄子(Brinjal/Eggplant)。这代表什么意思?没有出现的作物基本上就不用担心有基改疑虑。所以我们每天食用的面包基本上不是由基改小麦所制成、紫色地瓜也不是基改作物。

在以上这些商业化种植的多种基改作物中,台湾目前仅允许基改黄豆、玉米、棉花及油菜进口(资料来源:食品药物管理署),后两项多以榨油为主,而黄豆(豆制品)及玉米(零食、食品添加物)则普遍出现于日常食品之中。

因此在台湾的我们,若要避免基改食品的风险,首先要从挑选非基改黄豆及玉米制品开始。

提醒四:基改食品无法从外观判别

不管是最为流行「有黑肚脐就是基改黄豆」或是「不会发芽就是基改黄豆」说法,这都是以讹传讹的流言。举例来说台湾目前禁止种植基改作物(提醒一),但高雄选10号、花莲1号及高雄8号明显都是黑肚脐(见下图)。目前最可靠的方式是透过仪器检验才能分辨基改与否。

提醒五:减少食用加工制品就能减少基改风险

零食中常见的玉米饼干玉米棒甜筒,大部分都以基改玉米为原料,超市及便利商店中整排的含糖饮料,其中的「高果糖糖浆」便是提炼自基改玉米。

素食便当中常出现的素肉素鸡等加工制品、饼干及面包类食物中常见添加「酥油」及「乳玛琳」,还有常被忽略的大豆蛋白及大豆卵磷脂等等,大多使用基改黄豆为主要原料。

因此,越少食用加工制品,就越能避免基改食品风险。

提醒六:详读食品标示。基改食品标示新制要求只要含有基改食品原料就须标示,高层次加工品(酱油沙拉油及玉米糖浆)也必须加注说明。

目前全球有64个国家需要针对基改食品进行标示,台湾也是其中之一。

2015年5月29日食品药物管理署公告修正「包装食品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标示应遵行事项」、「食品添加物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标示应遵行事项」及「散装食品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标示应遵行事项」等三项法规。

与现行法规不同的是,标示新制中规定食品中只要含有基改食品原料就须标示,高层次加工品(酱油、沙拉油及玉米糖浆…)则必须加注说明。散装食品自2015年7月1日起分三阶段落实标示,食品添加物与包装食品则从2015年12月31日起开始,意即2016年起全面落实。

提醒七:留意不实或误导的非基改食品标示。

非基改标示虽为自愿标示(可以选择要标示或不标示)。在7月1日新制实施之后,若欲标示「非基因改造」或「不是基因改造」字样之食品原料,在国际上须有已审核通过可种植或作为食品原料使用之相对基因改造食品原料,始得标示。

这是什么意思呢?除了全球允许种植的基改作物之外(提醒三),其余均不得标示为非基改。例如「非基因改造芒果」或「非基改绿豆」或「非基改红豆」,均属于误导标示,违者将会受罚。

另一常见的标示不实情况为与事实不符、具有优劣比较意涵与一般口语化字样等。如「非基因黄豆」、「非基因玉米」等(黄豆与玉米皆具有基因)、具有优劣比较字眼如「非基因改良」(不一定是改良)、口语化标示如「非转换基因」或「非基因重组」(非台湾使用字句)等,这些都是错误标示,选择上也应特别注意。

提醒八:PLU码的辨别方式不适用于台湾现况

「PLU码」是代表一个特定品种、规格、等级及产区的组合编码,常有新闻提及在台湾要注意以「8」开头的水果编码,因为8为基因改造代码。

但此种标准不适用于台湾,因为目前我们根本尚未核准任何基改水果进口。

●作者/陈儒玮(环境教育认证人员、校园午餐搞非基行动共同发起人)。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