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午餐搞非基/四百日行动 基改终于退出校园

文/陈儒玮黄嘉琳校园午餐非基行动共同发起人)

2015年12月14日,立法院三读修正通过学校卫生法部分条文,明订学校供应膳食者,禁止使用含基因改造生鲜食材及其初级加工品,正式开启台湾基改校园午餐时代新页

时序拉回一年前,2014年11月30日九合一地方公职人员选举结束隔日,《今日之后 校园午餐就要开始不一样了》一文上传媒体平台之时,没有任何人预料到「基因改造食材退出校园」政策倡议的具体进展如许迅速。 改变成真的公民力量,在此行动中表露无遗。

400多个日子,各地独立自主运作的志工们持续监督县市午餐政策、我们撰写媒体投书与进行消费者教育,更于因缘际会之下出版《餐桌上危机 基改食物大解密》一书,期望这本首部以台湾观点探讨基改食品现况的文字集结,能书写出在地问题、关怀与解决之道;并用一整章篇幅完整收录非基改校园午餐倡议历程。如今看来竟意外地为台湾非基改公民运动留下一页足堪纪念的历史轨迹

去年台北柯文哲市长当选感言中说:「造就台北改变成真的力量,来自于庶民乡民和公民。」众多散居台湾各地的家长、消费者齐心投入与立法委员的戮力问政修法,凝聚成一股要求改变的力量,要求中小学校园饮食的基本人权、要求检讨因袭多年的沉疴、要求停止供应风险未知的基改食品给孩子食用……,单一而明确的诉求转化成行动,而行动带来改变。

非基改校园午餐绝非一蹴可及之事,未来仍多挑战。

校园午餐牵涉每餐费用、学童营养、食材卫生、饮食教育与弱势照顾等等层面,如何于中央主管机关、地方县市政府校方、食材进口生产供应厂商、加工与团膳业者、学生和家长之间达成共识考验法令政策改变后的具体落实。

法案正式施行前后的规划评估和公告时期,我们呼吁卫福部教育部等中央层级主管单位与地方政府应广纳各方意见,除了专家学者业者营养师的专业参与之外,建构起亲师生共同参与规划的机制,制定因地制宜的行动策略,让基因改造食材退出校园午餐并非仅为一项单独的守护孩童健康的官方政策,更成为一个纳入农粮供应、进口作物农药残留、生态保护、健康风险、全球饮食文化及环境公平正义诸多面向思考的在地环境行动,以面对台湾乃至于全球社会下未来的严峻课题

印度非暴力独立运动之父圣雄甘地说:「你或许无从得知行动带来的结果,但若不行动则终将一无所成 (You may never know what results come of your actions, but if you do nothing, there will be no results)」。

想要改变,唯有行动。

这是2015年我们所学到的事。

作者/陈儒玮、黄嘉琳(校园午餐搞非基行动共同发起人、《餐桌上的危机─基改食品大解密》一书作者)。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