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午餐搞非基/迎接非基改校园来临前的准备工作

文/陈儒玮校园午餐非基行动共同发起人)

日前(2015/11/30)《学校卫生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经立法院初审通过,其中针对校园午餐食材方面,将明令禁止使用含基因改造生鲜食材及其初级加工品,未来此法案三读通过后,校园餐桌上将不再出现基因改造豆浆豆腐豆花豆干豆皮制品,另外亦不得提供由基改大豆蛋白制成的素肉产品,非基改校园午餐行动历经各地民间团体立法委员与消费者的齐力推动之下,终获初步成果。

2014年爆发的顶新饲料油事件,引发全台愤慨,近日顶新案一审判决出炉,再度掀起讨论热潮。然而有多少人知道学童校园午餐中所吃进各式基因改造黄豆制品原料竟多是来自业者口中戏称的「饲料级」黄豆?基因改造作物具有抵抗年年春等农药的特性,因此在耕种过程中,可大量施洒农药而不用担心作物会因此死亡,也导致基因改造作物有嘉磷塞之类化学除草剂杀虫剂含量偏高的疑虑,今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更将嘉磷塞列为对人体极有可能的致癌物质。目前全球对基因改造食品安全性持续争辩不休且屡有新资料证据呈现,面对可能的风险疑虑,为了保护成长中的孩童生长发育,针对人类大量食用基改食品应该采取较为谨慎的预警原则,先考虑基因改造作物有害而采取预防措施

从这几项因素来看,禁止基改食品进入校园午餐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法令政策规范。

然而,校园午餐牵涉每餐费用、学童营养、食材卫生、饮食教育弱势照顾等等层面,如何校方、食材生产供应商、团膳业者、学生与家长之间达成共识,一直是各界极欲思考解开的问题症结

非基改校园午餐并非一蹴可及之事,在此法案正式三读通过之前,主管机关、学校及家长应共同参与规划阶段性的实践目标,制定因地制宜的行动策略,让基因改造食材退出校园午餐并非仅为一项单独的守护孩童健康的官方政策,更是一个纳入台湾粮食自给率、生态保护、农药残留、健康风险、全球饮食文化及环境公平正义面向思考的在地环境行动。

以下几点行动建议,或可作为教育局处、学校及家长规划准备的参考依据。掌管午餐业务的政府教育局处

1. 进行家长意愿问卷调查。2. 邀集校长、营养师、家长与民间团体代表,召开政策推行研商会议。3. 举办基因改造食品风险的环境教育课程。4. 盘点基因改造食材消耗量,估算全面替换所需经费并提出预算支应方案。5. 与农业部门讨论在地或区域联合供给的可能性。6. 评估是否可鼓励农友转植杂粮作物,提升当地食材自给率。7. 制作认识基因改造食品风险的教育文宣手册

学校

1. 进行全校家长午餐问卷调查。2. 盘点基因改造食材消耗量,估算全面替换所需经费并提出预算支应方案。3. 重新修改午餐菜单,提供符合非基因改造目标和预算的菜色。4. 举办基因改造食品风险的环境教育课程。5. 将基因改造科技议题融入语文、社会、自然科学等教学课程。6. 以本土作物即为非基因改造品项为主题,设计食农教育方案。7. 制作认识基因改造食品风险的教育文宣或手册。

家长

1. 进入家长会,发挥实质改变的影响力。2. 与学校合作,从要求园游会、庆生活动或个别老师不得提供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产品开始,进而拓展至学校午餐。

作者/陈儒玮(校园午餐搞非基行动共同发起人、《餐桌上的危机─基改食品大解密》一书作者)。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