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午餐搞非基/远离基改食物风险七叮咛

作者校园午餐搞非基行动共同发起人陈儒玮

台湾番茄基改的吗?听说木瓜都是耶!」「我朋友说速食店薯条都是以基改马铃薯原料,真的吗?」「台湾的面包有采用基改小麦为原料制作的吗?」「现在台湾到底有哪些基改食品?我们要怎么避免?」

类似的问题在与民众接触的场合中总是不断地出现,身处食品高度精致化的时代,基改作物以各式名称样貌隐藏于我们日常饮食之中,面对生活中所接收的各种关于基改的纷杂资讯,以下几个简单的原则,或许能帮助各位建立选择的基准并减少基改食物所带来的可能健康风险

叮咛一:吃台湾在地生产的农作物

台湾目前尚未核准任何基改作物的商业化种植,用白话文来说,只要是在台湾这块土地上长出来的农作物,全部都是非基改的!

叮咛二:有机一定是非基改

依照农委会公布之《有机农产品及有机农产加工品验证管理办法第六条附件一》,在【第三部份:作物、品种种子种苗】中明白写到:「不得使用任何基因改造之种子及种苗」,也就是说只要是获得有机认证的食品,也不用担心基改的问题。

叮咛三:黄豆玉米制品请留意基改标示(仅限包装制品)

目前全球商业化种植的多种基改作物中,台湾仅允许基改黄豆及玉米进口,所以我们应该主要担心的,就是黄豆及玉米制品。

现行法规,若此包装产品是以基因改造黄豆或玉米为原料,且该等原料占最终产品总重量百分之五以上之食品,举例来说,100公克的豆干若有5公克以上的基改黄豆,则应强制标示「基因改造」或「含基因改造」字样

叮咛四:基改食物无法从外观辨别

不管是最为流行的「有黑肚脐就是基改黄豆」或是「不会发芽的就是基改黄豆」的说法,这都是以讹传讹的传闻,例如像台湾本土花莲1号及高雄8号都是黑肚脐啊,目前最可靠的方式是透过仪器检验才能分辨基改与否。

叮咛五:PLU码的辨别方式不适用于台湾现况

「PLU码」是代表一个特定品种、规格、等级及产区的组合编码,常有新闻提及在台湾要注意以「8」开头的水果编码,因为8为基因改造代码。但此种标准不适用于台湾,还记得吗?我们根本禁止任何基改水果进口。

叮咛六:留意食品添加物中的基改风险

零食中常见的玉米饼干玉米棒甜筒,大部分都以基改玉米为原料,超市及便利商店中整排的含糖饮料,其中的「高果糖糖浆」便是提炼自基改玉米。

饼干及面包类食物中常见添加「酥油」或「乳玛琳」,当然还有素食便当中常出现的素肉素鸡等等的加工制品,则大多都是使用基改黄豆为主要原料。

叮咛七:食品添加物、散装食品及高层次加工品(酱油沙拉油等)目前无需强制基改标示,挑选购买时可进一步询问原料来源。

依现行法规目前只有包装食品才有基改标示规范,但在卫福部已公布的基改食品标示新制中,包装食品、食品添加物及散装食品将全部纳入管制,也就是说,未来路边摊豆浆豆腐若使用基因改造食品原料就要标示,大大提高民众的知情权利

不过,像酱油、沙拉油等等高层次加工品因最终产品不含转殖基因片段或转殖蛋白质,目前还不受基改标示限制。故购买此类商品时,应进一步了解所使用的是否为基改原料。

●作者/陈儒玮,自由工作者、环境教育认证人员、校园午餐搞非基行动团队共同发起人。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