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午餐搞非基/基改玉米马铃薯 食药署傻傻分不清?

文/黄嘉琳(校园午餐搞非基行动共同发起人)

科学PanSci 于2016年3月15日发布的影片【科学大爆炸EP43基因改造你懂吗?】,花费4分多钟介绍基因改造食品议题。该影片是公部门(文化部)专案补助的案子食药署列名合作单位,预计将推出后续系列。

不料影片推出之后,却引发各方讨论,我们亦撰写「回应PANSCI《科学大爆炸─基因改造你懂吗》影片」一文表达看法。

该影片明显的谬误之一是专家为了要强调目前未有可信的科学实验证明基改食品有健康风险,提出一个举世瞩目研究来佐证其不可信之处,并指称实验组大鼠饲料为基改马铃薯,后来就得了癌症问题在于这个案例明显是指法国科学家Seralini的二年研究,实验是以基改玉米为饲料,而非基改马铃薯。

▲图/翻摄自Youtube页面

面对各方对影片的批评,制作团队于youtube影片说明中增加了一段文字:「公告:影片2’29开始所提之文献,用来做实验的是基改玉米而非马铃薯。编辑部校正到此误植,虽不影响语意,仍特此修正并致歉。」

▲图/翻摄自Youtube页面。

假若这真如泛科学在编辑台上所称,单纯将玉米「误植」为马铃薯,不影响片中语意的话,片中出现如此尴尬的错误委实令人不解。我们认为,这并不只是专家「记错」、「口误」,因为拍摄团队特意拍摄卖场市售马铃薯、配合专家说明剪接马铃薯画面,事后审片也完全没发现,应为专家、泛科学编辑部与合作的食药署业务单位完全不了解2012年法国科学家Seralini这个堪称基改相关研究中最具争议性的课题;甚至根本没有粗略读过相关资料的问题。

首先,该篇论文的标题"Long term toxicity of a Roundup herbicide and a Roundup-tolerant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上都清楚的写着MAIZE(玉米),还不需要看abstract,光是标题就告诉你这是玉米并不是马铃薯。而为什么Seralini团队要花三年时间企画、筹备、包含煞费苦心去找到种子来源并种植孟山都公司NK603玉米品系(对农药年年春Roundup有耐受性)作为研究标的、花两年执行?任何略为了解基改作物的人都知道,全球四大基改作物为玉米、黄豆、棉花与油菜,占所有基改作物种植面积的99.2%,其中玉米和黄豆分属前两大基改作物,基改玉米面积约占三成,基改黄豆则占五成,基改玉米设计为对农药年年春有耐受性,而孟山都研发的这支年年春农药与其中成分除草剂Glyphosate(嘉磷塞)用量激增, 除了作物残留有相关规定之外,近年美国、拉丁美洲和欧洲的研究指出,母乳、尿液、自来水、幼儿健康补充品、啤酒和卫生棉条等中均发现残留。

而基改马铃薯?只能和基改甜菜、木瓜等等一起列仅占0.8%种植面积的「其他」项目当中。为何是玉米而非马铃薯,答案很明显!

换句话说,针对玉米及其配套使用除草剂嘉磷塞做研究是有特定意义的。

再者,专家强调这个关于基改食品和癌症研究受人质疑的问题之一是我们又没有早餐吃马铃薯、午餐吃马铃薯、晚餐吃马铃薯、一年365天吃马铃薯。这是一个基本的研究设计和逻辑问题:作物或食品摄食安全性研究用控制大鼠(或其他生物)喂食内容来做设计,排除其他饲料变因,以此探讨其对人体食用的安全风险。这有甚么不对吗?大部分的研究设计不都是这样的吗?跟我们人类是否一年365天每餐都吃马铃薯(或玉米)的抵触之处何在?

专家提出这点对Seralini研究的质疑似乎是说,人类又没有以实验中大鼠摄食的密集频率来吃马铃薯,所以就算老鼠罹癌也不能对照成人类会因此致病。问题是,照影片中的这个逻辑来说,孟山都用以证明NK603基改玉米安全性的也是喂食大鼠的实验报告,也不可信啰?照影片中的这个逻辑来说,其他动物实验喂食单一饲料以研究其人类食用安全风险的报告,也不可信啰?

关于大鼠快两岁时开始罹癌的声称,则与研究报告所呈现的事实相抵触。实验组中雌鼠的乳腺肿瘤和雄鼠肝肾病变发生的时间和与对照组相较的结果等等,在Seralini GMO官网上都能看见完全公开的papers资料,任何人都可以自行查证以检验 影片中所提供的错误资讯

回到泛科学针对错误和争议所附加的公告,以上举隅的错误,非关是否「校正」到,而是整个企画与脚本从出发点到制作、审查的环节都有责任,但编辑部似乎企图全部归责到专家的「语意」,这是过于轻忽和卸责的说法。

个人学术专业、风险判断和饮食选择的权利无须放大检视来质疑;独立媒体、学生作业或为个人及组织为宣传特定意识形态拍摄短片公开的自由更需捍卫。但这部片子是以文化部公部门专案的补助拍摄、食药署合作和挂保证的成品,所负载的功能与意义不同。

▲图/翻摄自Youtube页面。

身负管理台湾基改食品责任的食药署,针对基改包装食品、散装食品、餐厅、学校午餐饮食供应的标示法规,目前没看出甚么推广教育或稽核检验的举措,可说是早该落实推动的业务还没个影儿。试问,从去年7月开始公告实施的基改标示新制,商家和消费者有多少人了解?民间和业者的宣导,除了出版几张折页EDM之外,有甚么具体措施吗?市场、餐厅里还到处是未标示的基改食品原料,食药署是否已有进程规划,循序渐进辅导改善稽核检验?

都没有!我们只看到食药署和号称科学取向、中立媒体平台合作了一个基本资讯严重错误、立场偏颇涉及置入单方说法的短片,宣导贵松松的非基改食品没有健康风险的科学实证,民众您请自行选择。

所以重点问题还是在于这是公帑补助、主管基改食品公部门委托合作的案子,影片乘载着公部门宣导、教育、传播的目的性,而作为制播单位和媒体平台,因为这样的委托合作,获得规格不同的资源,而且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关了。因为和公部门的合作案是有一定程序和责任归属的,当然也包括事后究责,既然享有由公部门所赋予或连结导入的资源,那么其传播内容、影片播出之后的究责与处理就应该受到更细致的检视。

很遗憾的,泛科学和卫福部处理【科学大爆炸EP43基因改造你懂吗?】至今采取的便宜行事态度,委实成为一个推广科普议题的反面教材

●作者/黄嘉琳(校园午餐搞非基行动共同发起人)。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