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不应为经济而打折

李武忠

去年国内爆发多起食安问题,曝露出政府部门在法规执行力上有严重缺失,经建首长证实黑心食品确实影响到台湾GDP成长,为挽救消费者信心,政府承诺会尽快修法和加强执法。但会期结束却未处理,在外界强大压力下,立法院被迫于临时会时处理「食品卫生管理法修正案,而卫福部经济部却于表决前夕对该草案部分内容提出异议 (包括「复方食品添加物」列入查验登记和基改食品原料标示),甚至提出恐引起国际经贸纠纷,再度凸显政府修法草率与部门间缺乏协调整合,让保护消费者食用安全成为空话

美食是台湾吸引外来观光客的一大卖点,而台湾生产制造的食品一向较具品质保证,也反映在售价上,才会有投机商人从国外进口廉价原料如茶叶稻米香菇蒜头等混入国内产品重新包装以高价出售,借以获取暴利。只是近年来台湾市售食品接连出包显示国内食安把关从法规、检验设备、项目和残留标准到执行力等都需要作重大变革才能恢复消费者信心,提振台湾经济。该修正草案虽经蓝绿妥协后通过,只是再多的法条若缺乏执行力也是空谈。整个修法过程政府官员态度和说法让人民大失所望,外界批评政府和部分民代为厂商财团护航显非空穴来风。

过去国内发生塑化剂、毒淀粉等食安问题均因复方添加物而起,目前对此并未订定有效的管理规范,才会让厂商有恃无恐,政府部门理应立即补破网,让黑心的厂商无所遁形。至于是否因而引发国际贸易争端,各方有不同的看法。对于我国官方所提WTO「食品安全检验与动植物防疫检疫(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SPS)」协定,该协定虽鼓励会员采用国际标准,若会员可提出科学证据,也可采取较国际规范高的保护措施,也允许会员采用不同标准与方法来检验产品。先进国家即常凭借专业人才精密仪器设备,利用SPS作为保护该国产业的利器,使得货品进出口难以达到对等双向流通。我国是可视国情需要订定规范,必要时透过60天评论期来了解国际间反映,无需自我设限匆促通过修正案。食安是民生的根本,政府官员别老拿经贸唬弄老百姓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经济系教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