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午餐搞非基/7/1新制 基改标示别再傻傻分不清
根据《Yahoo!奇摩》在今年二月份进行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有73%的人会特别选择非基改标示的产品。
因此,有鉴于近年来民众对于基改食品安全的疑虑与争议,以及去年二月甫通过的新版《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正式将「基因改造」列入法规,卫福部自去年12月22日公布第一版基改食品标示新制草案,在半年时间内修改了二次,最终敲板定案于2015年7月1日正式上路。我们在今年6月16日的专栏「一次搞懂7/1上路的基改食品标示新制」一文中,就曾针对新版规范详细逐条解析。
简单来说,新制的重点在于产品只有含有基改食品原料就必须强制标示,原先不在标示范围中的散装食品和酱油等高层次加工品也纳入规范,非基改食品原料之非故意掺杂率下修至3%,以及新增3万至400万不等的罚则。
然而,当7月1日起我们忙着看市面上玲瑯满目的基改或非基改食品标示时,面对错误或误导性的标示,我们是否具有分辨的能力,就显得相当重要。
如果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是食品业者的话,那就更需要注意了。新制罚则中明确表示:「如标示有不实、夸张或易生误解等违反同法第28条规定之情形,依据同法第45条第1项规定,处新台币4万元以上400万元以下罚锾。违规产品依同法第52条规定应限期回收改正,改正前不得继续贩售,届期未遵行者,没入销毁之。」
此外,依照卫福部公告《103年台湾包装食品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标示调查结果》表示,常见基改食品标示不正确之型态主要有「标示误导」、「应标示而未标示」、「标示错误」及「标示不完全正确」等 4 种。
今天,我们就以实际图片来说明「标示误导」与「标示不完全正确」等两种日常生活中消费者最常见,而且有能力判断的错误案例。
错误一:标示误导
非规范之原料标示「基因改造」或「非基因改造」之食品者。
说明:目前台湾允许进口之基改食品原料只有玉米、黄豆、棉花及油菜等四项,除此之外都不需要太过担心。全球至今尚未有基因改造芒果商业化上市,当然台湾也不会进口,所以根本不会有「非基因改造芒果」品项,故此食品标示明显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错误二:标示不完全正确
说明:黄豆与玉米类制品在产品包装上标示与事实不符、具有优劣比较意涵与一般口语化字样等。
案例一:常见情况与事实不符之标示如「非基因黄豆」或「非基因玉米」,因为黄豆与玉米皆具有基因(DNA),所以正确写法应该为「非基改黄豆」或是「非基因改造玉米」。
案例二:因为基因改造并不一定是改良,也有可能改劣,故不得标示具有优劣比较的字眼。
各位或许觉得这些食品标示只是一字之差,但其实代表的意义却完全不同。从今天开始,当我们在挑选食品时就应该学习当个聪明的消费者,睁大眼睛,别再傻傻分不清!
●作者/陈儒玮(环境教育认证人员、校园午餐搞非基行动共同发起人)。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