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竹泉模式" 助力打造美丽乡村

日前,山东龙腾竹泉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军、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范树高,共同在《中国标准化杂志》山东专刊发表题为?《因地制宜,打造“竹泉模式”》?——沂南竹泉村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开创旅游休闲新模式署名文章,现予转发,以飨读者,全文如下:

因地制宜,打造“竹泉模式”

——沂南竹泉村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开创旅游休闲新模式

一、基本情况

沂南竹泉村位于诸葛亮故里、红嫂家乡—山东省沂南县北部,距县城12公里,村庄占地面积1800亩。竹泉村古称泉上庄,清乾隆年间改名竹泉村。这里,泉依山出,竹因泉生村民绕泉而居,砌石为房,田园瓜果香,居者乐而寿,是中国北方难得一见的桃花源式的生活环境。2008年起,由山东龙腾竹泉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进行保护性开发,历经数年,已逐渐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度假区

竹泉村是山东省第一个系统开发的古村景区总体定位就是以沂蒙古村生态和古村民俗为资源优势,以“竹”、“泉”、“村”为突出特色,打造具有显著沂蒙特色、泉乡个性、竹乡景观、农家风情,融观光、度假、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方沂蒙山乡休闲旅游目的地。景区将竹泉景观、沂蒙民俗与自然生态有机的融合起来,开创了旅游休闲的一种全新模式。

经过重新打造的竹泉村于2009年7月正式开门纳客,客流量连年保持高速增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带动了当地农民依靠旅游致富,推动了地方经济增长。景区的开发建设,受到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和认可,中央、省、市各级领导曾多次视察景区,对景区的规划建设和开发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2011年以来,陆续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被水利部授予“国家水利风景区”,被住建部授予“人居环境范例奖”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2014年9月,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现场会到竹泉观摩,受到与会领导的高度评价。2015年4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到景区调研,对景区建设和旅游惠农的做法给予肯定,并现场评价竹泉村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同年8月,在国家旅游局黄山会议上正式授牌。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1、政府指导、市场运作与村民自主有机结合

公司作为竹泉村投资开发的主体决定了市场主导的首要原则,开发、经营管理均采取市场化运作。在景区的开发过程中,县镇两级政府分别成立了旅游开发建设指挥部,选派专人靠上开展工作,出台扶持政策,协调处理利益关系,解决制约因素。

2、规划先行,统筹兼顾景区的开发建设

首先是秉承“保护性开发”的原则,高起点规划,将生态保护和地方历史文化内涵的发掘作为规划的重点,坚持在传承中发扬、在保护中开发。通过有效的开发,形成新旧两个竹泉村,景观相互映衬,功能互为补充,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周边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因地制宜,打造发展新模式

景区利用竹林、泉水、古村落的资源优势,以古村生态和沂蒙民俗为文化特色,乡村旅游的概念一经推出,就被各方面广泛认可。原有的小山村托变为“一古一新”两个竹泉村;古村保留原有风貌,成为旅游胜地;新村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为村民提供了宽敞舒适的居住环境。村民利用宅院、发挥专长,围绕“古村”做起旅游生意。两村和谐发展,村民安居乐业。这种超前的规划理念、新颖的产品设计,多赢的开发方式被誉为“竹泉模式”。

4、以人为本,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

一是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新村按照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对生活用电、自来水、路灯架设、路面硬化、水冲厕所、沼气等设施进行了统一的配套建设,并栽植绿化树木,形成了规划整齐、环境整洁、配套完善的生态宜居村落。二是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确定控制区域,对控制区内地下水开采、矿产资源、植被保护等进行严格管理。在景区德精心管理下,村内竹林面积逐步扩大,品种逐年增多。原有的臭水沟变成绿柳垂阴、鱼虾戏水的景观河道。三是村民的文明程度得到了极大提高。游客的增多带来了更多的信息,改变了村民的观念。城市游客的增多,使村民剩余而零星的农副产品成为商品,不仅增强了村民的商品意识,更增强了村民根据社会需求生产商品的意识。四是劳动就业得到改善提高。景区开发建设,对规划区内的农民土地采取了租赁政策,村民有了旱涝保收的土地收入,同时景区建设和管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辅助劳力,又有一大部分村民有了新的经济来源。旅游区的经营,又带动了周边特别是竹泉新村的第三产业,如零售商业、餐饮业,“农家乐”服务业等。

5、管理规范,公共服务体系完善

竹泉村安全管理制度、环境卫生等各项制度健全,并设有应急预案,通过几年的完善,已逐渐形成一套具有普遍性和标准化的制度体系。标准的游客服务中心和医疗救护点,垃圾集中处理,所有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形成了整洁、完善的环境基础设施。2014年,竹泉村内的古民居建筑群因保护得当,被省文物局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列为山东省古村落保护名录,2015年被列为中国古村落保护名录,目前正在编制保护规划,所有的管理制度、公共服务及配套设施都围绕规划进行完善。

6、保障项目投入,推进建设制度

公司按照建设涵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体系、环境提升标准体系、服务保障标准体系、产业经营标准体系和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美丽乡村标准体系,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已累计投入近2亿元,同时,努力争取各种渠道的政策资金,为美丽乡村的开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力求打造生态旅游精品。

7、积极参与与旅游标准化示范企业创建,提供项目支撑

2015年,景区所在的沂南县被国家旅游局列为旅游标准化试点县,竹泉村被列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各项标准建设正在不断提升和完善,旅游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为生态文明(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预期效果

按照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标准,以发展特色的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为目标。以竹泉村为核心,完善二期项目,包括红石寨旅游度假区(已开业,4A级)和桃花峪溶洞(齐鲁休闲第一洞)景区。规划三期项目,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的乡村旅游大格局,重点做到:

1、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

利用景区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竹泉村是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居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

2、培育特色文化村

尽快完成古村落保护开发的编制,形成保护依据。在充分挖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特别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3、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深入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发挥带动作用,提高农民文明指数。充分利用各类营销宣传渠道,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当地村民开拓新的收入增长点,助推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