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接近的杀手/心血管疾病 (上)
冬天日夜温差大,低温会加快血液的凝结,让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在血液循环变差的情况下,血流不顺畅容易引起心肌缺氧。而当寒意涌现时,身体不知不觉产生的「抗冷」小动作,也会让血管收缩速度更快,加重心脏的负荷。
根据卫生署统计,国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平均年龄是52岁,但最年轻的心肌梗塞发作年龄却只有22岁。因此,好发于中、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其实会从年轻、甚至儿童期即开始逐渐累积危险因子,其中与饮食习惯息息相关。康联预防医学院长陈皇光医师建议,要从年轻时养成保护心血管的观念,并从细节开始着手。
「三高」不会跟着放年假
过年的应景食品大多以高盐分、高热量、多油脂等成分为主,大啖美食之余却忽略这些料理都是三高族(高胆固醇、高蛋白、高油脂)的来源,若加上无节制的大吃大喝,摄取的营养超过身体的需要,会使血脂肪上升,容易令动脉阻塞硬化;此外,很多人在年假期间每天窝在沙发上看电视,懒得起身运动,更加重心血管的负担。康联资深营养师赵思姿表示,正确选择食物的营养成份,注意总摄取量,并搭配规律的运动,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的最有效方法。
冬季保健6大项
随着气温降低,人体新陈代谢缓慢,身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血管突然收缩,血流供应中断或血液流通受阻,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或复发)。通常每年11月到隔年3月,是心血管病猝死的高峰期,所以冬季需更注意加强自我保健。
暖身运动
睡眠时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清晨起床时突然大幅度运动,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很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注意保暖
手部、头部、脸部…等部位受寒,容易引起末梢血管收缩,造成心跳加快或冠状动脉痉挛,供血不足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栓塞。
缓慢起床
因为刚清醒时人体血管的应变能力较差,突然活动易引发血管疾病。在早晨清醒后,建议先养神5分钟后再起床活动。
适度进补
国人素有「冬令进补」的习惯,冬季人们运动量本来就少,加上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血管疾病。
适量运动
运动量减少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
适当营养
多吃鱼类、豆类、鸡蛋、牛奶、瘦肉…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避免糖类、奶油、咖啡及动物油,尤其辛辣、油腻的食物更是禁忌。
心情愉快
负面情绪及情绪激动是心血管疾病的大忌,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健康食品不是药品
随着现代人对健康的重视,以心血管健康为诉求的产品更是备受青睐。但食用健康食品也有禁忌,尤其卫生署对「健康食品」的定义,阐明健康食品「非药物而是食品」,虽然能在电视上看见产品广告标榜某些特定的保健功效,但绝不与治疗或矫正疾病的药物相提并论。
例如号称有降血脂效果的「红曲」,因为它的作用和史坦汀(STATIN)非常相似,所以有服用史坦汀禁忌的高血脂患者(尤其是有肝炎或肝硬化等肝功能异常的病患),或正在服用以HMG-CoA为主成分的降血脂药物,也不适合食用。建议您在选择保健食品前,应先请教医师的专业意见,避免加重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