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两手血压落差 可检视心血管疾病风险

研究:两手血压落差 可检视心血管疾病风险。(示意图/Shutterstock)

定期量血压是维持健康、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元素,高血压病人更应该定期量血压。但你是量一只手臂还是两只手臂呢?研究指出,血压该两只手臂都测量,这是为什么呢?

●两手臂血压差太多 可能潜藏心血管疾病风险

两只手臂血压数值可能不同,如果差太多恐怕表示心血管有问题。刊登在期刊《高血压(Hypertension)》的新研究,回溯了24份相关的研究、54,000人的生理数据,发现如果双臂的收缩压数值相差5毫米汞柱以上,心脏病、中风、早死的机率会随之上升,差愈大风险愈大。

研究主持人,英国埃西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医学院资深临床讲师克拉克(Christopher Clark)指出,双臂血压差异过大的现象,在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的病人身上相当常见。他指出,这些病人的双臂收缩压每相差1毫米汞柱,未来10年死于心血血管疾病或中风的机率便会上升1~2%;即使当时没有这些心血管疾病的人,发生这样的现象也暗示这样的风险在未来会愈来愈高。

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 NYU Langone Health)心血管疾病预防中心主任柏格(Jeffrey Berger)指出,双臂血压差异过大,可能表示病人出现了早期的动脉粥状硬化,也就是血管逐渐变硬、变窄,最后演变为心脏病和中风。

●量血压时建议双臂都量 相差20以上也表示有问题

去医院检查或在家自行量血压,大部分的人都只会量单臂,有时护理师会说量左臂比较准。台湾高血压学会理事长、台大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整合医学科主任王宗道指出,会有量左手臂血压比较准的说法,是因为左手收缩压较高、舒张压较低,「但是我们都会建议在家测量时,双臂都要量,量测3~4次后比较哪一侧血压高的次数多,之后就量高的那一侧。」

然而双臂血压的差距有时不是一致的,因此王宗道也建议,可以双臂各自单独量3次,取2次收缩压最低的数值来平均,以取得较准确的数值和差异。

除了如研究中所说的两臂收缩压数值超过5毫米汞柱可能有心血管风险,王宗道也提到,有研究发现,如果双臂收缩压相差20毫米汞柱,也表示较低那一边的血管有变窄、堵塞的迹象,「血管狭窄一般的印象是血压会变高,但对心脏来说双手属于远端,变窄压力就会变小。」

●量血压强调要「722」 居家量测和一般标准不同

很多人到医院看病时才顺便量血压,这是不够的,而且到了医院通常比较紧张,血压会升高,恐怕不准确。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血压,并且测得准确的血压,居家量测更重要。

王宗道指出,台湾高血压学会提出「722」,建议民众在家量血压时做到以下3点:

● 「7」连续7天量测

● 「2」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各量一次:中风、心肌梗塞发病的高峰是清晨5点~早上10点,因此清晨量血压较有意义,可反映夜间的血压;另一个中风的危险时段是晚上,因此建议睡前也量一次血压。

● 「2」每次量两遍:两次间隔1分钟,再取平均值。

人在家里通常比较放松,因此居家量测血压的标准为:收缩压135毫米汞柱,舒张压85毫米汞柱,比一般的标准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略低。

●单臂血压相差太多也可能有危险

一般人看到舒张压或收缩压偏高,就会很紧张,其实单臂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差距太大也有罹病的风险。舒张压与收缩压的差距称为「脉搏压」,例如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20/70,那么脉搏压就是50。一般而言正常的脉搏压在30~50,超过60以上就会有危险。

新光医院心脏内科主任洪惠风解释,血管有弹性时,舒张压与收缩压的差距不会太大,当动脉硬化严重,血管缺乏弹性变成钢管,两者脉差就会变大,「血压的脉差可以当作动脉硬化的指标,」洪惠风说,脉差大可能是甲状腺机能亢进、主动脉瓣闭锁不全等,排除上述原因,都可能是动脉硬化的问题,尤其60岁以上的人出现这种状况更要特别注意。

那么知道血管可能发生硬化或变窄,该怎么办呢?王宗道指出,这时就要积极把收缩压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只要能控制得好,血管慢慢就会软化,可以避免后续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伯格也指出,这时候应该吃健康点,多运动,如果有需要,可能要服用降血脂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