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从房地产现象谈台湾金融的转型

图/本报资料照片

刚开完的中央银行第三季理监事会议,再度针对房地产管制祭出新措施,对房市的实际影响尚待观察,营建股则提前反应、多档个股次日股价大跌甚至跌停,打炒房新政策的威力不言可喻。央行下重手之际,恰好金管会正倾力推动亚洲资产管理中心的发展计划,看似一收一放,其实两者关系密切,台湾金融市场能否找到一条新路,发展出回异以往的全新格局,此时此刻的转型计划相当关键。

当全世界的主要央行都在屏息以对,思考如何因应美国联准会(Fed)新货币政策的对策时,台湾央行本次理监事会议论的重心,却是针对房市的选择性信用管制政策。这已是央行第七度祭出约束房市的措施。换言之,前六次效果显然不如预期,必须要推出非常清楚且强而有力的管理,让房市交易热况收敛,其重要性甚至高于新双率政策方向的拟具。

房地产之所以愈打愈旺,有其颇为复杂的结构性因素。先从资金面来看,长期的宽松货币政策、股市屡创新高后,部分投资人获利了结转入房市、配合政策与供应链变化的海外台商资金回流等,均是造成近年来「台湾钱淹脚目」的原因;再从投资面来看,有土斯有财的观念根深蒂固、股市过热而市场可供选择的投资商品项目有限,再加上ESG与净零碳排限期落实的压力,绿色通膨话题始终挥之不去,资金也需要寻找能够对抗通膨的停泊港,房市很容易成为投资者口袋中的名单。

而政策面上,协助青年购屋的新青安政策与频繁地震带动都更案加速推进,需求与供给都因此提升,房地产市场自然价量俱扬、欣欣向荣,各银行的授信水位直逼银行法规定的警戒线。由上述三项因素观之,央行第七次出手即使收到效果亦属有限,或仅是短期的效果,房地产市场持续热络仍大势所趋。

惟房价过高的问题,长期以来在社会引发民怨,尤其是年轻人,薪资的水位与涨幅和房地产的差距愈拉愈大,根本不可能追上,为解决青年朋友住的问题,政策上不断出招,例如加码房屋租金的补贴、或开出广建社宅的支票,以利率和宽限期为最大卖点的新青安政策,也是在此背景下,于总统大选选情激烈的时候登场。不仅从财金部会的角度看,需正视单一产业的授信占比过于集中的问题,从执政者的角度而言,亦难对年轻人的抱怨连连充耳不闻。

摆在眼前的困局是「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民怨居高不下,穷尽一切政策仍难以抑制」。因资金面很大的部分并非操之在我,政策面也仅能对现况予以补强或校正,仅投资面尚有可着力的空间,即如何将台湾市场庞大金流部位,导向其他的投资领域,帮房地产市场减压,才应是政策的主流,而非只有央行跳到第一线上指挥调度。

台湾金融市场商品内容并不丰富,与台湾资金浩浩荡荡相当不对称,房地产乱象只是反映这种现况的一个缩影,从长期而言,过去那种大权在握、高度监理、崇尚管制的作风,也走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因此金融监理单位此时提出了亚洲资产管理中心的构想,自然被寄予厚望。

坦言之,打造台湾成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或开发具有台湾特色的金融商品等构想,历任的财金首长都将其列为重要的政策,可惜口号喊的震天价响、成效始终有限,我们希望这次的计划能有所突破,除了主观上对新内阁提出的发展愿景有所期待,也是观察到因许多不同因素导致了资金在台汇流,如果没有好好地掌握住机会,这些钱基于运用的效率、报酬的比较或避险的需求,很快就会另觅出路。

更具体的说,此一发展的核心计划,应摆在如何丰富台湾金融市场的商品种类上。近两年来,以高股息为号召的ETF商品颇受欢迎,但仅限於单点的突破,未能顺势而为让更多的商品百花齐放,殊为可惜,而过多的资金没有足够的商品予以吸纳,岂非钱涌房地产市场、使得房价高不可攀的主要原因之一吗?营造友善的资产管理环境、发展更丰富多元的金融商品,实为当前台湾金融发展非走不可的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