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借镜印度,看台湾新创及数位转型
若仔细检视「印度创业计划」的完整政策布局,可以感受到印度这些年的新创成绩,绝非仅仰赖人口红利的优势。图为印度总理穆迪。图/美联社
印度在总理穆迪带领下,除了吸引外人投资制造业外,在新创、数位转型方面也颇有进展。2023年,印度借着首次主办G20峰会,特别将新创从一般商业发展的Business20独立出来,倡议组成Startup20,期促使G20国家能在新创事业上创造更多互利机会,这项倡议显示印度积极推动新创的成绩,已有信心将其新创生态圈推上G20舞台。
数位经济是大趋势,如果好好掌握,应有助于开发中国家在特定产业弯道超车。观察印度最近的努力与成果,可发现它的确正在把握这个机会。
在新创方面,2016年在穆迪指示下,由一个政府三级单位-商工部底下的工业政策与促进司(DPIIT)引领内阁二级相关部会成员,组成跨部会平台,专责推动「印度创业计划」(Startup India Initiative)。该计划除已创造出超过12万家被DPIIT所认可的新创事业,2021~2022年新创营业额平均成长32%外,按知名国际新创平台Startupblink的统计,印度培育出逾60家的新创独角兽。
印度人口总数在全球居冠,在经济发展上常被视为是中国大陆的接班国家,但若仔细检视「印度创业计划」的完整政策布局,可以感受到印度这些年的新创成绩,绝非仅仰赖人口红利的优势。
首先,它针对新创的实际处境,放宽诸多管制。新创成立时,重点是如何让想法能在市场落地、快速扩大,固然诸多环境及劳动法规有其必要,但是必须减低主管机关查核强度,DPIIT提供一套登录与「自我验证」的行动认证机制,由新创业者自我检视是否符合环境及劳动管制要求,同时考量新创的发展与成长需要时间,特别允许新创三年获利免税。
同时,DPIIT的行动登录与认证,刚好提供各项政策可直接落实到个别新创的管道,例如为鼓励新创能有效地申请商标与智财,政府可借着行动平台及网页提供所需智财顾问服务,然后按新创与智财顾问服务所留下的轨迹,精准地挹注经费补助到新创手中。
第二,扣合印度策略性产业发展方向,政府直接提供学校、研究机构设立或营运育成中心的支援。针对不同的策略性产业方向,虽然有着不同的定位要求(如孕育初创、协助扩大规模)及支援机制,但它相当重视新创成功的必要条件,例如育成中心需从产业界获得25%以上的资金挹注,或者跨国计划必须与他国组织紧密地合作。也就是说,印度政府在开始推动新创时就已经理解,新创的发展绝非单纯仰赖学研组织就能成事,合作机构的能力与动机也相当关键。
第三,印度新创跨部会委员会常态性的办理国家级活动及大型创新挑战竞赛,让各地各垂直生态系的成员得以紧密交流并培养互信,并透过国家层级创新挑战竞赛(Grand Challenge),激发出突破性创新构想。同时,还设有国家层级新创生态系网路平台,除提供每家新创各自的网路空间,新创可客制化地找到资源、咨询的企业及业师机会。更重要的是,这个国家级新创生态系网路平台,会持续揭露各主管部会及各省为新创所做的各项努力,也会即时公布各地到DPIIT登录的新创数量、所登录的育成中心、参与提供服务业者的情形,透明地呈现各单位的努力及绩效,间接促成各部会及各省间的良性竞争。
在数位转型方面,印度人口众多且土地幅员广大,所以在策略上它是从基本法制及相关软性公共建设切入。在2020年,穆迪政府的转型委员会参考欧盟GDPR、英国开放银行作法的资料赋能与保护架构(DEPA);在这项倡议后,2021年印度开启共同支付界面(UPI)及界接银行与政府单一资料保护与应用的机制,在个人同意下界接政府及各个金融机构的资料,预定将朝向界接电子商务及个人健康方向移动。在这个从资料治理法制切入的角度下,后续确实有机会让印度各个产业有参与的信心,朝资料经济的方向迈进,并促使相关的新创出现。
相对上述印度创业计划,台湾也有「亚洲矽谷计划」。虽然亚矽也是跨部会计划,但各个部会推动创业,并非如印度创业计划是从新创管制障碍松绑及过程中资源投入所需的成功必要条件出发,也没有像印度一样由主责的新创三级机关整合各主管机关的努力与成果,有系统透明的揭露,促成良性竞争。另外,台湾虽特别成立了数位发展部,但不仅没有担起统筹规划建立台湾资料治理法制责任,还让金管会自行推动开放金融,且似乎还准备与mydata分道而行。似乎政策一旦跨了「部会」,就「不会」了。看看印度,想想自己,台湾真的要加把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