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论台北市所得停滞的原因 从2004年服务业发展方案谈起

工商社论

主计总处日前公布一份全国各县市薪资统计,这份统计指出2020年台北市平均年薪为86.3万元,已输给新竹市的97.2万元,台北市退居第二。然而,这份资料只有三年(2018~2020)的数字,看不出长期城市所得的消长,殊为可惜。

为此,我们可以看另一份资料,这是每年都会公布的「家庭收支调查报告」,这份资料列有各县市「所得收入者」的收入,借此可以了解近20年来台湾各城市的发展情况,以及各城市人民的收入变化,印证一下日前这份年薪排名。

这份家庭收支调查显示,若以「可支配所得」而言,自2000年~2020年,台北市是由68.4万元升至71.5万元,成长不及5%,反观新竹市同期间则由54.9万元升至71.1万元,成长高达30%,在这份资料里,台北市虽仍居各城市第一,惟与新竹市相差无几,待2021年资料出来,大概就要退居第二了。

这份家庭收支调查,与日前各县市年薪排名趋势上是一致的,差别是在家庭收支关注的是户籍地,年薪排名关注的是工作地,家庭收支统计的是1,500万名的所得收入者,而年薪排名只统计730万名本国籍全时受雇者。另外,两者收入内涵也不太一样,家庭收支里的可支配所得是税后收入,年薪排名资料是税前收入。尽管如此,以家庭收支的长期统计恰可以补年薪排名统计之不足,可借以了解城市起落与产业政策的关系。

不论哪份统计,都可以看出新竹市所得快速提高,新竹市的富裕显然是来自科学园区,科学园区汇聚了半导体大厂的进驻,随着半导体等电子零组件业者取得优势竞争地位,如今不但成为推动台湾经济成长的动能,也泽及新竹的就业者,带动了城市的发展。我们若把资料回溯至1994年,彼时新竹市的可支配所得44万元而已,与台北市的61万元,仍有不小的差距,然而随着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如今已后来居上。

谈到这里,人们一定会想问,新竹由于科学园区的产业政策而富裕,20年来台北市收入停滞又是什么原因?从产业型态来说,台北市发展的重点不在制造业而是服务业,每一百名受雇者就有87人在服务业部门工作,比例之高居全国之冠,以投入批发零售、金融保险、出版影音传播、专业科学等服务业为主。

由此可知,若说新竹市的繁荣是拜科学园区政策所赐,台北市所得停滞则是服务业政策失败的结果,这是非常明显的,试想一个近九成上班族都从事于服务业的城市,其所得20年来成长竟不到5%,这不是服务业政策的失败,那是什么政策的失败?

我们并非没有服务业政策,2004年9月行政院曾浩浩荡荡召开三天的全国服务业发展会议,宣示要调整「重制造业,轻服务业」的产业政策,据此拟定「服务业发展纲领及行动方案」,明确规划服务业发展的愿景和目标,加速服务业法令松绑,当年行政院长游锡堃还表示:「这是我国划时代的愿景,透过这一次服务业的改革,可望再创造新一波的台湾奇迹。」

依当年规划目标,服务业发展年平均成长率6.1%,并在2008年让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毛额(GDP)提升至71.4%,其中金融业更是本方案的重点,希望透过此一行动计划提升金融业占GDP的比重,另外,也要学习韩国发展影视产业,推动国片观影人口倍增计划,行政院宣示服务业13项旗舰计划自2005年开航。平心而论,当年政府的努力不可谓不大,但这些计划如今看来并未成功,如果成功的话,台北市的所得岂会20年之久成长不到5%?

从2005年迄今,我们看一下服务业发展的如何,近十年(2011~2020)服务业生产毛额平均年增率只有2.9%,与当年规划的6.1%有不小差距,而服务业占GDP比重非仅没有达到71.4%的规划目标,反而降至61.3%,落差非常之大。此外,金融服务业占GDP比重也由当年推动时的5.1%降至如今的3.8%。总的来说,当年服务业发展方案所想达成的目标可谓全数落空。

当年行政院推动服务业的发展是正确的,因为服务业所能创造的就业最多,能创造的产值也最大,美国服务业占GDP已达80%,法、英、瑞士、日本也达70%,台湾如今才61%,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然而,服务业发展有赖政府在法规上摒除管制心态,从「正面表列」改为「负面表列」,当年行政院也看到问题所在,可惜这一服务业改革依旧功败垂成,台北市的所得停滞不前,岂偶然哉?

我们认为,新竹与台北双城的消长,彰显了政府在制造业政策与服务业政策上的得失,长期而言,服务业仍将是推升经济成长的主要动能,也是创造就业的来源,政府非但不可漠视,还要把2004年的那份厚厚一本的服务业发展方案拿出来重新检视,综合出一份新的服务业发展方案,排除万难,加以推动,果能如此,则台北市所得重返第一,仍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