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开放与封闭从2021年侨外投资衰退谈起

工商社论

经济部投审会在1月22日公布2021年全年核准侨外投资与陆资的统计资料,呈现大幅下滑,侨外投资金额仅有74.76亿美元,年减18.24%,投资件数2,711件,衰退20.68%。另外陆资来台件数剩下49件,年减45.56%,几乎腰斩,至于金额更接近全面枯竭,剩1.16亿美元。

侨外投资大幅下滑的新闻,被淹没在一片经济唱好的声浪中。去年台湾经济成长率高达6.09%(行政院主计总处最新预估值),创下近11年的最高纪录,而且是延续自2015年之后的上升趋势,在高基期之下创出的佳绩,主计总处预测在高基期下,今年经济成长率仍将达到4.15%,依旧是2014年以来的次高点。国发会主委龚明鑫在日前记者会以「经济奇迹」来描述,宣称:「台湾去年经济成长重返二十年前才有的情况,可谓经济奇迹。」

一片唱好声中的台湾经济,主要受惠于投资与贸易,民间投资主要来自半导体大厂资本支出,供应链在地化所的群聚效应,加上离岸风电、太阳光电等绿能投资延续,去年全年民间投资实质成长率为18.88%,一口气上修6.99个百分点,又创下2011年以来最高纪录。至于贸易额大增,我们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但是,在这里出现一个令人难以解释的吊诡,以台湾这种高度仰赖国际贸易,与全球产业密切接轨的小型经济体,竟然出现侨外投资枯竭、经济增长却蓬勃有力的「背离现象」?更进一步说,即使是中国与美国这种全球经济龙头,每年仍然吸引庞大的国外直接投资,中国即使面临供应链脱钩的厂商外流,去年还吸引1,807.5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年增率14.9%,美国统计到去年10月的连续四季FDI更高达2,438亿美元,以内需为主的大国经济都持续仰赖外资投资,唯独台湾可以靠自己创造经济奇迹,岂不怪哉?

蔡英文总统在第一任总统任期时,曾经责成相关部会推动「加速投资台湾专案」,除了经济部的工业与服务业相关投资,也加上金管会高喊鼓励新创领域的侨外投资,在赖清德担任行政院长时期,经济部还完成「外国人投资条例」与「华侨回国投资条例」修正草案,但是民进党政府喊了多年,除了海上风电与半导体产业,政府政策吸引侨外投资的成绩平平,扣除华亚科、汉微科等台厂卖给外资的购并案,每年都只吸引微不足道的60亿美元左右的FDI,制造业裹足不前,服务业则大量出售走人,相较于台湾的经济总量,FDI完全无足轻重。

投审会解释去年侨外投资大幅下滑的因素,归因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且变种病毒Omicron使疫情升温,对跨境投资造成显著影响,致侨外来台投资下滑。」但是,去年年尾才升温的Omicron真的是导致侨外投资却步的原因吗?

我们同意疫情指挥中心对于外国入境旅客施以严格的境管、14天隔离政策,当然会阻却国际商务投资活动,这点美国商会与欧洲商会都多次发函给政府,要求放宽对于国际商务旅行的限制,但是政府坚守「清零」政策,对于海外入台全球最严(仅次于中国大陆与香港)的规定毫不松手,严格的境管检疫对于外资的伤害,在每天疫情指挥中心的记者会中根本无人关心。

其实除了归罪于疫情之外,2021年「国安」成为政府最关注的焦点,在国安的大帽子下,投审会对于「中资」的认定更为保守,特别是来自香港的资金或者个人,政府不仅要求递件申请的投资方要提供最源头的资金来源,而且对于投资人与相关股东的身分采取严格认定,只要在审查环节中涉及香港政府、中资企业、或是曾经担任政协的商人,都会被认定为中资。

跟疫情隔离阻却外资一样,严格的审查固然坚壁清野清除国安疑虑,却大量阻挡了原本没有政治意图的正常投资。投审会统计只公布了核准外资,但是没有公布的「不核准」、「要求补充资料」而退回的案子、更别提早期询问得知必须通过重重审查,因为「嫌麻烦」索性退出的案子不知凡几。

最后,一个「大背离」的问题值得大家进一步思考,去年台湾对包含香港在内的中国大陆出口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889亿美元,更享受1,047亿美元的贸易顺差,首度突破千亿美元,对大陆的出口依存度为42.3%;但是投审会的陆资来台则几乎为零(全年仅1.16亿美元),这种投资为零、贸易却大幅顺差的奇特架构,能够维持多久?

原本应该开放的台湾,在疫情严格境管隔离,以及国安严审中资两顶大帽子下,实际上已经对外资紧闭国门。在众人鼓掌欢庆台湾经济成长创新高的此时,侨外投资大跌、陆资干涸的闭门现象,值得脑袋清醒的官员与企业领袖们,静下心来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