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民众正确面对疫情,政府谨慎处理解封政策
工商社论
中央疫情指挥中心在3月27日的通报,本土确诊案例高达83例,创下2021年6月27日以来的最高数字,还外加120例的境外移入,行政院为此召开扩大防疫会议,疫情指挥中心也将防疫措施微调升级,主要针对特种营业场所进出人员,另外也呼吁清明假期要把口罩戴好,避免与不特定人接触。
至于各界最关心,而且关系到解封经济复苏的入境管制,原本规划的入境居家检疫由10天降为7天等措施,是否会因此取消或延后,指挥中心尚未骤下定论,决策的前提是「是否对医疗量能的影响,达到一定的程度」而定。
我们认为,台湾社会大众必须逐渐建立对于「疫情」正确的科学认知,实务上,此波 「Omicron确诊」,与去年、前年的「Alpha确诊」、「Delta 确诊」显著不同,虽然都是冠状病毒,但是「此确诊非彼确诊」,Omicron确诊者绝大多数都是没有症状,仅有少数的轻症,病毒侵入肺部的重症比例与前几波的病毒已经不同,对人民生命的威胁、医疗体系的冲击也有不同。尽管如此,民众还是需要谨守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的习惯,因为许多证据显示,台湾民众的这些良好习惯,对防杜病毒传染起了很大的作用。
另外我们也许可以观察邻近国家的做法,再采取我们认为最适当的做法,其中,日本在上周六仍然通报47,224例新增Omicron确诊确诊,比较符合观察趋势的7天平均确诊人数为38,907例,都从2月初的高峰显著回降,但是绝对值与7天均值仍然数倍于去年与前年的高峰。南韩的Omicron确诊人数每日通报超过30万人、过去两周累计超越500万例,但是日本与韩国的医疗体系并未捉襟见肘,政府则继续推动既定的解封政策。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目前采行谨慎回复正常的防疫政策,全国47个府县区域还有18个维持「准紧急状态」的限制令,但是对于这些准紧急状态的经济活动,采取依照各区域状态微调的模式,但对特别聚集人潮或是餐饮等行业维持缓和的隔离或是减少营业时间的要求,至于对入境旅客,则总量管制。
南韩政府从4月1日开始,对已经完成两剂疫苗并且在政府网站登录的旅客,可以免除入境隔离的措施,未完成的居民与外国旅客,则家中或是政府指定的隔离旅馆完成7天的隔离检疫。以日本与南韩的Omicron确诊人数来看,两国政府与人民显然都对病毒的本质有所了解,逐渐降低隔离措施,朝向解封、经济运行正常化的方向推进。
最先采取与病毒共存的欧美国家,解封效益则相当显著,以疫情初期受到重创的美国民航业为例子,今年2月的国内班机机票销售金额已经回升到66亿美元,较2019年2月的机票营收还高出6%,其中机票的张数(旅程数)高出4%,而平均机票价格则上升5%。美国航空机票市场超越2019年同期,显示较亚洲国家更早达到Omicron确诊高峰的美国,人民已经不再担忧,旅游的意愿回升,今年夏季的传统旅游旺季,如果没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危机,美国航空业将会迎来热络的境内旅游潮,经济运转也将逐步回复至疫情前的样态。
「解封」是今年全球主要国家共同的主旋律,即使是坚持动态清零的中国大陆,深圳、上海等主要城市陆续封城,时间也尽量限缩,「切块式、网格化」的核酸检测。当然,上海市政府甫宣布的「分区分批」、「封控管理」,要求受管制区域所有人员足不出户,人员和车辆只进不出,所有企业实施封闭生产或居家办公,必然会导致制造业暂时停工,餐馆、咖啡、烘焙等民生消费产业停摆,上海过去两周累计确诊虽然上万人,但几乎都是无症状与轻症。
已经进入第三年的冠状病毒疫情,对全球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了难以恢复的伤害,特别是航空、旅游、饭店、餐饮、健身房等雇用大量服务人员的行业,营业额损失95%的比比皆是,大型业者苦撑待变,而中小型的业者只好关门,员工被迫转业、生活陷入困顿的悲剧犹如大战后的废墟。不只是旅游服务业,半导体、汽车、纺织成衣与民生物资相关产业秩序大乱,虽然乱局造成部分产业如航运股等股价暴涨,却都不是正常的现象。
全球经济需要逐渐摆脱疫情的干扰,重新回复正常运行的轨道,特别是今年2月俄乌战争再添乱局,给缓慢复苏中的经济秩序带来难以预测的干扰,更需要解封政策来缓解经济紧缩的压力,在封锁与经济复苏之间的天秤如何拿捏,无疑是各国政府施政成败最关键的挑战。
我们认为,台湾过去两年可说是全球防疫的模范生,在各国正在朝向解封的时候,我们更要守住得来不易的成果,期盼全体国民仍不可放松应有的防疫措施,而在医疗体系正常运作的前提下,政府则要谨慎稳健处理解封的政策,因为有了整体社会的安定,也才能有下一步的解封政策,进而迎接景气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