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正确理解大陆2024政府工作报告的意涵

图/新华社

大陆年度重要政治活动,全国政协人大「两会」于3月4日、5日先后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也发表了他上任来的首份政府工作报告。虽然今年两会有些变革引发诸多揣测,例如两会开会时间缩短、人大会议闭幕后总理记者会取消等,但对台湾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掌握大陆施政意图,以作为我制订对陆政策的重要依据。

基本上,由于大陆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延任,因而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揭橥的诸多政策,不但延续2021年「十四五」规划的内容,更体现了去年底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然而,此次堪称四平八稳的政府工作报告,仍蕴含了许多值得探讨的讯息。

首先,经济增速目标,反映大陆当局回归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维。虽然国际各主要机构都认为今年全球贸易都将优于去年,但由于大陆内部房地产、地方债等结构问题仍难解,再加上生产要素成本增加、产能仍存在过剩,因而多个国际机构预估,今年大陆GDP增速约在4%~5%区间。然而,大陆当局设定今年GDP增速为5%左右的同时,亦强调要实现此目标并非易事。换言之,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订定的「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经济政策指导方针下,大陆当局透过设定较高经济增速目标,施政将更多聚焦于经济建设,包括房地产等经济沉疴的调整,以及新经济增长体系的建立。

其次,经济政策内容,凸显大陆今年经济增长仍多仰赖政府带动。大陆去(2023)年的GDP增速为5.2%,虽然超于5%的预期,但由于2022年基期较低,且检视拉动GDP的「三驾马车」可以发现,大陆去年投资主要仍依赖政府拉动,民间投资、消费虽然是大陆经济增长主要动能,但仍存在需求不足问题;外贸方面,明显动能不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几项重点工作,例如公共预算支出比去年增加1.1兆(人民币,下同),地方专项债由去年的3.8兆调高到今年的3.9兆,发行1兆的长期特别国债(未来数年也将持续发行),都凸显大陆当局仍希望透过政府投资带动全社会投资的思维。此外,根据大陆官方数据,虽然大陆去年外国直接投资,按人民币计仅下降8%,仍优于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衰退18%,但如何消除外商对投资大陆的疑虑,特别是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所强调,今年开始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赋予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更多自主权等举措等,在在都考验大陆对外开放政策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最后,产业政策方向,意味大陆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的决心。事实上,大陆自2006年启动的「十一五」规划,就已强调要透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带动产业的升级转型。具体来说,就是扬弃低附加价值、低廉劳动成本、高污染、高耗能的经济发展方式,向全球产业链的高附加价值端延伸。但由于产业的升级转型不仅涉及国内体制的改革,更受到国际供应链的影响,因此产业升级转型的成效一直不如预期。

然而,美国自2018年启动的贸易战乃至科技战,虽然对大陆产业发展造成莫大冲击,却也让大陆当局下定决心,透过科技的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的升级转型。因此,不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亦或政府工作报告,都将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要任务,象征大陆当局不再只追求经济「量」的增长,而是「质」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着力发展新技术,创造出新兴和未来产业,透过新赛道的开启,在全球科技产业领域,例如智能网新能源车、氢能、新材料、量子技术、生命科学、低空经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实现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飞跃。

除此之外,由于今年大陆大学毕业生预估超过1,170万人,再加上农民工就业,以及往年未任职、今年转职等,就业问题已成为大陆当局的软肋,甚至可能影响其治理的稳定性;因而今年设定的城镇新增就业规模,由去年的「1,200万人左右」调整为今年的「1,200万人以上」,这个积极的就业目标,代表「稳就业」为今年大陆兜底民生的重中之重。由于大陆去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4.6%,劳动密集的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较强,因而今年服务业的恢复和发展,将是大陆「稳就业」政策是否能落实的重要关键。

总的来说,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不但揭示大陆当局定调,大陆仍处于疫后经济恢复期、产业结构调整期,以及发展战略转变期,因此,施政将秉持大陆领导人习近平2020年两会强调的「不要折腾」。也就是说,大陆今年追求的将是不起波澜的一年,因而不会提出违反经济规律的过激政策。而这才是此次大陆两会甚或政府工作报告揭示的真正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