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注意大陆工资「报复性上涨」势头

工商社论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得宜,中国大陆经济今年可望回归常态增长轨道。但在如此「破茧而出」良好局面达致之前,今年初大陆工资水平已出现「报复性上涨」势头,主要是部分省市新公布的低工资基本工资涨幅偏高,显然急于扳回去年该项工资冻涨的缺失。这种作法若成风潮,恐将迅速带动大陆整体工资水平过度上涨,而挫伤今年大陆经济复元力道。对此,大陆中央有必要及早加以过问。

今年初以来,大陆已有江西、黑龙江、陕西三省,宣布调涨2021年最低工资标准,涨幅约为8%至10%;其中,江西省「一类区域」调涨幅度更高达10.1%。除此之外,吉林、天津、四川成都等省市,亦已表态要调涨今年最低工资,具体调幅将陆续公布,势将比肩已公布之省分。换言之,今年全大陆基本工资很可能普遍显著涨升;果如此,则其可能带动整体工资上扬的程度,殊应研究。

大陆去年受疫情影响,各省市几乎全面冻涨最低工资。今年由于官方对疫情控制已有把握,经济展望相对乐观,所以各省市都酝酿调涨最低工资,而且已公布者的调涨幅度,显著超过大陆国务院所定今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6%,似乎要尽速补满去年冻涨最低工资的缺口

另可发现一个比较微妙的原因,就是当前大陆各省市似争相回避「低工资地区符志。人们记得,去年5月大陆全国人大与政协「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全大陆有6亿人,每月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币。此言既出,难怪各省市今年莫不尽其所能调涨最低工资,以避免成为上述「千元户」的集中区。如果说,那是李克强的「激将法」,也说得通呢!

无论如何,最低工资涨得太快、太猛,亦会激化整体工资上扬的诱因,而不利企业机构控制成本。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刚在大陆开局实行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高度强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也是该纲要用以全面推进民生福祉的最大凭借。按其思路,应该是先全面提升企业发展活力、优化整体经济质量,以创造新的附加价值来回馈民生;因此,太快出现的工资涨风,并不利该纲要的贯彻落实。

除了考量上述中长期经济规划的发展逻辑之外,大陆各级政府在工资水平相关政策上,更应参酌当期整体经济绩效,其中,GDP年增率是最方便参酌的指标。不过,今年大陆GDP实际年增率将是多少,理应到下半年才会逐步明朗化。因此,若在上半年就采高标准的工资政策,难保不会在下半年变成拖累经济增长的因素,亦会干扰大陆吸引外商投资之工作,甚至,可能在当前全球通阴影下,触发大陆物价涨风;其影响面甚广,不可不慎。

而今年大陆经济增长的真正考验会落在下半年。因上半年的GDP增长,有去年同期疫情肆虐下的低基期来「垫底」,很容易出现亮丽增长数据;然而,到了今年下半年,要和去年同期已解封、复工的大陆经济表现相比,就不容易有突出的GDP增长率,当然也没有大幅调涨工资条件。换言之,大陆工资是否适宜大幅调涨,至少须待今年下半年才能见真章

其次,当前大陆是否有条件大幅调涨工资,亦应考量劳动市场供需。大陆国家统计局新近发布一组相关数据,即去年农民工总量2.86亿人,比前年下降1.8%。这样的减幅,在去年疫情下,属相对轻微,也显示大陆基层劳动力供应尚称充足。因此,最低工资之调涨,可以缓步为之、避免急躁,否则,反而会减损基层劳工乃至其他上班族就业机会

于今之计,首应由大陆中央主管机关出面表态,要求各省市按照经济规律和供需法则,订定合理的最低工资涨幅;惟可允许经济较落后省分稍多调高,以缩小地区间的贫富差距。如此的表态,在当前多数省市尚未公布最低工资涨幅情况下,仍有相当大的矫正偏差作用。

此外,各省市引导一般工资水平的「工资指导线」,大陆中央亦须及早过问,以免其偏高而脱离经济现实、反挫今年的大陆经济增长。

总之,大陆工资水平诚然应反映经济发展成果,但其调涨应有序、渐进,以追求「劳资两利」及助益整体经济永续发展。若是人为的刻意大幅调涨,即是「揠苗助长」,恐导致劳资双输;自应避免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