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大陆改革开放必须更上一层楼
大陆国家发改委宣布要新设民营经济发展局,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图/中新社
中国大陆经济近期百症齐发,既有短期的景气低迷与通缩危机,也有长期的结构性问题。提振之道莫衷一是,有人主张在财政宽松和调降利率上采取强刺激措施,认为不尽快下猛药不足以解危,甚至有可能重蹈日本覆辙,陷入失落困境,从此一蹶不振。有人期期以为不可,认为大水漫灌和大幅降息后遗症太大,而且伤筋动骨,唯有培元固本才是正道。中共官方目前沈稳应对,提出的对策一方面是避免出现紧急而不可收拾的危难,另一方面是精神喊话重于强烈刺激,希望先能提振消费与投资信心,再徐图以进。
纾困政策当然必须精准到位,过犹不及皆非允宜,从长远看,唯有深化改革开放,将近年来踩煞车的经济管治措施大幅松绑,弘扬市场机制,降低意识形态思维,才是解危纾困并且长治久安的根本之计。经济治理需要理性务实,避免被狭隘的政治路线禁锢,更不能受制于道德上的执着。
以近期爆雷不息的房地产为例,拯救的不只是地产商和投资者,也包括地方财政、企业与居民的资产及财富,否则再恶化下去,政府与企业投资必然持续萎缩,消费也将更萎靡不振。资本市场也必须搞活,否则科技创新、企业家精神、投资者信心与消费力无以提振。房地产与金融市场确实投机性强,但如果资金蓄水池缩小,财富仓储体系委顿,将对需求的长期调节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不足以建构积极活跃的经济体。无论长短程而言,土地转让市场必须保持活络,才能解除地方财政危机,确保公共投资能量。资本市场亦然,唯其活跃强韧,方能对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及社会财富保值增值提供积极助力。
在外部环境益趋恶化的情况下,中国大陆致力于活络经济内循环,但除非解决内部需求的结构性不足问题,也就是缓解可支配收入不足的问题,从根本上扭转全面需求萎缩趋势,否则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休想有安宁与兴旺之日。如果地产与资本市场持续低迷,造成的危害必然既紧迫又深远。
由于意识形态的因素,中共中央近年重实业、硬科技而轻虚体与服务业,因此未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服务业,特别是以现代金融业为代表的高端现代服务业,致使服务业在吸纳大量就业、优化分配结构、培育人力资本、促动变革创新上未能发挥充分效益。尤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是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已经不是光靠全球化与出口可以纾解,何况又面临外循环出口遇到全球衰退以及科技遭受锁喉的双重冲击,导致经济循环体系同时承受内外共同的周期性波动干扰,通缩压力随而更加沈重。当今之计,必须加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因此,健全法治体系,加大市场效能,并且进一步国际化,从资产端让房地产和资本市场兴旺与升级,毋宁是当务之急。
大陆的经济困境表现在成长停滞与通缩威胁上,症结则在于消费者和企业对政府出现信心危机,特别是民企对于长期发展的信心脆弱,严重制约投资意愿。中共政府近年将国企置于民营部门之上,对民企多方整顿与管控,对外企的友善也不如过往。凡此都与40余年来改革开放的方向违和,造成制约作用,近期的政策立场澄清与精神喊话收效有限,投资意愿未见明显回升,产业链外移也未歇止。无论是民企或外资,民营部门对经济运转至关重要,北京当局亟需在实际支持上更加强而有力,才能弥合业已损伤的破口。日前国家发改委宣布要新设民营经济发展局,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立刻促使A股三大指数全线跳涨,未来北京当局必须以更具体的举措支持民营部门,并将更多资源引向民企而不是国企,方为治本之道。
总之,中国改革开放产生的效益非常宏大,但幅度仍不够,在此经济出现停滞危机的当头,更应进一步深化,再上一个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