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因应川普回朝 大陆更要改革开放
社评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幕前夕,美国前总统、共和党籍总统候选人川普遇刺,不但幸运脱险,临危所展现的勇气与斗志,让他当选机率更高。而此次三中全会,又被解读为未来10年大陆发展的关键,北京会如何判断川普班师回朝后的美中关系与国际情势?如何制定相应内外政策?
三中全会 定调发展关键
文革结束后,中共历届「三中全会」都被赋予出台重大改革、指导中长期发展方向的特殊意义。本届三中全会推迟近9个月才召开,除了有高层、军队人事问题影响外,主要原因是大陆经济发展面临新瓶颈,加上外部情势急剧变化,北京高层对改革方案的研议历时甚久。去年经济工作会议抛出的「新质生产力」概念,是为三中全会预热,今年间5月习近平在济南召开座谈会,外界逐渐理解其内涵与政策主轴。
2013年11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方案围绕「政府-市场」关系展开,即赋予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此后中共在国内大力推行自贸区建设、精简行政审批、提升环保政策位阶,在国际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调整「韬光养晦」策略、试图主导经贸全球化进程,并废止一胎化政策、废除劳教制度,被视为中国大陆迈向普世人权的重要一步。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数年,大陆网路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化企业群雄并起,一片欣欣向荣。
然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方向和议程,受到外部环境的极大干扰,转捩点是2017年1月川普上任,不仅掀起「逆全球化」狂潮,美中经贸脱钩从想像变成现实,更打开美国隐而不发的右翼反中「潘朵拉魔盒」,在最严重时,华府菁英将「颠覆中共政权」纳入对中政策。在此背景下,北京不得不将「安全」视为首要。
美国将北京从「伙伴」转为「对手」再到「敌人」,固然已酝酿十多年,但川普扮演了「踩油门」角色。雪上加霜的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全球供应链「去风险化」成为显学,北京顺势提出「国内大循环」试图构建自给自足的体系,这就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政府-市场」关系改革,以及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的对外开放路线,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
发挥韧性 应对川普2.0
当年川普给中国带来强烈冲击后,北京决策者将「加强制度韧性」视为重中之重,在当时情境下,自然会想到集中党政权力、加强对市场管控、建构垂直动员体系、激活新型举国体制、自主掌握科技、审慎开放防范风险、与西方展开外交斗争等目标。但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大陆经济下行、债务风险高升、国际环境严峻、民营企业艰困,北京最高层意识到,是时候调整了。
北京应已发现,「韧性」的建立,固然需要强有力的党政体制作为支撑,但归根究柢,社会活力不可少、对外开放不可缺,否则就会「内卷化」,经济社会走向萎缩。因此,在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幕前,原中南海幕僚、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公开将「社会活力」与「新质生产力」并陈,另一位大陆权威政治学者郑永年也建议,要赋权地方政府和企业,改变「监管过度」甚至「控制过度」的局面。
另方面,北京决心用「单边开放」力抗逆全球化、阵营化、新冷战化趋向。近日,大陆将54国外籍居民的144小时入境免签口岸扩展到37个,今年第1季度外国游客赴大陆数量已恢复到疫情前9成。同时,大陆官方吸取民间建议,删除「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罪名,并为保护日侨而牺牲的民众正名,顺势清理网路仇日言论,避免国际社会加深对北京「战狼化」的误解。
北京与川普上个回合交手的经验,甚是宝贵,那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唯有让社会、市场保持活力,就能支撑起国家的韧性。
如今,面对「川普2.0」卷土重来,大陆更应藉本届三中全会,坚定对改革开放的强烈共识,以「巧实力」因应未来美中硬对抗、硬脱钩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