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陆资与台湾社会须重新相互调适

工商社论

中美贸易战等国际因素影响下,陆资近来备受我政府围堵及清理,因而两岸经贸领域蒙上更浓重阴霾。其实,近10年来陆资在台境遇即一直不顺遂,原因除我前后任政府都对其有戒心之外,也因部分陆资曾大剌剌展现「狼性」或「掠夺性」,让台方工商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心惊惊。为两岸经贸长久稳健发展计,陆资与台湾社会须重新相互调适;其中,已在台立足之陆资理应先采取积极作为,扭转本地社会观感,譬如,尽其所能地多聘台籍员工并提高薪资等。

我政府新近的围堵、清理陆资行动背景是中美贸易战局面上,美方全面封锁陆资高科技企业涉美业务;以及中共在香港实行国安法,引起美方对香港实行经贸制裁,亦让借道香港的陆资在西方颇有碰壁风险。近年陆资活跃全球之势,已暂告一段落。

作为美国政经盟友,我方政府管理陆资尺度与美国同步收紧。最大的动作,是经济部日前宣布,将修订「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许可办法」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决大幅紧缩陆资认定标准,将那些经由第三地稀释股权,以借用外资名义的陆资通通抓出来,按陆资规定严审,也就是采取「陆资具实质控制力与否」为认定标准;其次,上述法令将加重国安考量,更加严格管制具大陆党政军背景的投资者,因而如「央企」关联企业等,此后皆难以入台投资。

然而,在相关法令尚未完成修订程序情况下,经济部日前已依据新的对待陆资政策考量,判定电商平台淘宝台湾」为假外资、真陆资,并予以裁罚及要求限期撤资或改正。另外,经济部并预告,将取缔大陆影音串流平台(如爱奇艺)在台经销代理商。如此明确剑指陆业者,不啻新一波「整肃陆资」行动的发端,未来势必还会有其他陆资业者陆续「中镖」。

微妙的是,台湾社会对于上述的陆资遭遇,反应相对平淡;论者大都从宏观角度着眼,仅认为过度压制陆资不利两岸经贸发展,及有害台商在陆经营,而少有人从微观思路来为陆资业者讲话,即不认为哪些陆资业者是台湾所不可或缺的;这显示陆资业者在台湾,实相当缺乏社会基础或「民意支持」。

究竟孰令致之?其一应是一向对陆资特别有戒心的我方政府;即便是于2009年正式全面开放陆资入台的马政府,亦对陆资设下比其管理外资更严格的诸多规范,更遑论蔡政府之防堵陆资又甚于马政府。这种情况,早已导致台湾社会人士普遍带着有色眼光看陆资,总质疑「陆资不远千里而来,必有利于吾人乎」?而让陆资企业不易在台正常发展。

其次,该回想到数年前首批来台投石问路的陆资;当时其中有些大金主顾忌地展现了狼性和掠夺性,让台湾社会难以适应。譬如,有陆资房地产大亨放话「在台可以买下一整条街」;还有陆资电子巨擘要一口气并购几家台资电子公司等。这种财大气粗的言行,给台湾社会带来不小的压力。

而近年美国川普政府之不断指责陆企偷取技术,乃至大陆本身之时常发生企业主「被退休」等非常态事件,则使台湾社会对陆资本质越来越感扑朔迷离,难怪蔡政府近来可以「尽情」严管陆资,而没有受到社会制约。

严格说来,当前陆资在台如此被压制及忽略,实甚不利于两岸经贸稳定运作,恐会殃及台资在陆经营,及损害台湾对大陆出口贸易优势,亦可能导致两岸官方敌意升高、冲击台湾社会安定

因此,陆资与台湾社会双方,都有必要致力于重新相互调适。其中,已在台立足之陆资企业(截至目前我方已核准1,400多家陆资入台),不妨先积极展现其对台湾的正面价值,以提升在台形象。如能扩大提供台湾民间就业机会并从优叙薪、引进大陆专利技术及借此与台方合作研发、协助台企站稳大陆内销市场、与台企携手共拓新南向市场等,这些作为,都值得大力宣传,且不难取得台湾社会认同。

至于台湾社会方面,则可由海基会带头引导出「善待合法陆资」风气。海基会目前已有服务台陆配及陆生,实可进一步将陆企纳为服务对象。换言之,中规中矩的在台陆资企业,经营上若遇到困难,理应能获得海基会协助解决。果能如此,海基会将显著扩大业务格局,甚至更有机会恢复与大陆海协会交流对话;海基会即应作相关规画并尽早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