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台湾除防疫外,绿色新政究竟在哪里?
国内疫情来得又急又猛,缺水缺电的严重性依旧兴风作浪,而气候变迁给人类带来的巨大风险,则更见严重。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迁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目前全球气温已经比工业革命升温将近1.2°C,而1.5°C很可能会在2030~2052年间发生;换言之,发挥人为力量逆转目前碳排放趋势、减缓极端气候损害,只剩下不到十年的时间了。
其实绿色新政已是全球共识,有131个国家宣布碳中和。以欧盟为例,欧盟执委会2019年12月13日决议通过「欧盟绿色新政(The European Green Deal)」,获得欧洲议会投票支持,并要求执委会设定更具企图心的目标,「欧盟绿色新政」毫无疑义将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可说是对地球环境和经济的积极性革命。其首要目标是在2050年使欧洲实现气候中和(climate neutral),并针对「2030年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50%」的减量目标,提升到「减少55%」,整体内容包括检视所有现行法律对于气候的正、负面冲击,并引入有助能源转型、循环经济、污染预防与控制、生物多样性、农业安全和商业创新的新立法,真正达成市场转型以及环境目标。
「欧盟绿色新政」是一个目标长达30年的政治企图,为了在2050年之前达成欧盟气候中和,该措施将颠覆欧盟绝大部分领域的现行政策。同样地,2021年继1.9兆美国救援计划公布后,拜登再推2兆美元「绿色新政」方案,着重于气候变化、再生能源与零碳等产业调整计划,和欧盟所提的7500亿欧元相比,足足有两倍之多,显见其议题的优先性。
值得重视之处在于,绿色新政由各种经济手段出手,包括绿色金融、环境分类法、环境资讯揭露、以及碳边境调整机制等,都不再是传统的环境管理机制,主要的考量即在于:环境目标挑战大,社会各部门皆须转型,而财政支持正是转型挑战中最大的支持力量,也是市场明确的经济诱因。因此,台湾再不重视绿色转型的需要,未来必定转型缓慢,而输在全球市场竞争力,甚至被摒弃于国际社会之外。
另外,我们观察到国家领袖的决策才能实现长远价值。仔细了解国际趋势可发现,气候变迁议题都是由国家领导人出面,如美国总统拜登上任约百日后,即于地球日邀集40位国家领袖,举办世界领袖气候峰会,也当场宣布美国史上最大的减碳承诺,亦即在2030年减碳52%。不但如此,在论坛上各国不断说明气候议题优先性和该国所形塑之蓝图。
反观台湾,目前不但没有明确宣示,也没有相关对应的政策法律文件。在减碳承诺上,落后在131个国家之后,而在疫情紧急状况下,国发会仅喊出保5%的经济成长,毫无超前部署的企图心。大家所无感的是,在经济政策重于一切的情况下,台湾个人碳排放量已接近全球三倍!显示国内的永续发展永远在经济成长的前提外。我们认为领导人应有长远眼光,避免成为历史的罪人,而如何扭转历史定位,相信此刻正是时候。
除了领导人的决策外,跨部会合作才能真正落实环境与经济治理、因应国际市场的相关威胁。观察每一个国家都有跨部会团队共同发挥绿色新政的成效,但我国并没有政府跨部会团队以及执行绩效要求。韩国曾在绿色成长政策期间,在总统府下设有跨部会的绿色成长委员会,除国内结果丰硕外,更顺势改变了韩国的国际地位。而欧盟政策以碳中和为主,在达成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也关注碳足迹在区域外是否有碳泄漏的可能性,因此抛出「碳边境调整」制度,成为连结世界的国际关税制度。而台湾没有跨部会的脑力激荡,无法因应碳边境调整机制,更无法真正实现绿色新政的价值。
循环经济是蔡总统上任时的5+2政策,然而「经济」一词代表所有生产、运输、消费、弃置等阶段面向的人类活动,而循环经济就是成功结合动静脉产业,创造环境和资源双赢之新经济活动,也是台湾在世界上的强项,加上可以创造减碳效益,是迈向绿色经济的明确途径。虽然政府已有让世界称赞的资源回收制度、民间也已具备高度技术能量,惟目前被赋予推动之责的各政府部会主管单位思维各异,尤其是两个主要推动单位:经济部与环保署之政策同中存异,导致循环经济政策始终无法全方位整合。因此,循环经济应设立专法推动,更需要有明确目标和绩效指标,如再生料使用比例,才能扩大推动效果,也更能引导产业界自我提升,不是仅靠道德宣导、国际供应链压力或自由市场的力量来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