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拜登让大陆布局碰钉子(苏泳霖)

示意图/shutterstock)

拜登上任后美中告别蜜月期、跨入竞争期的时间,远比外界原本想像要早得多。双方自安克拉治的唇枪舌剑之后,在全球多地的布局和较量已进入「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阶段。事实证明,拜登治下美国恢复全球领导力的程度要快于预期,而北京一度认为川普搞垮美国后,拜登会让美国继续内耗衰弱,进而有利于大陆全球影响力的持续增强,但很明显这个期待落空了。

北京传统外交逻辑中,「经济决定政治」的唯物主义信仰核心。自大陆搭上冷战后全球化快车以来,欧美日等已开发国家中国大陆的劳力资源和市场产生依赖关系,再加上大陆经济崛起以及对外援助力度加强,亚非拉等开发中国家也要处处仰赖北京的政治经济资源。因此,以「一带一路」为典型,北京自信地认为「百年未有大变局」的本质就是「东升西降」,世界各国若要对抗大陆,必须掂量此举会带来怎样的经济冲击、利益损失,如此一来北京就可「吃定」全世界,达到「大国外交」的新境界

这套逻辑在川普任内是完全奏效的。川普、蓬佩奥开启与中国大陆正面对抗,发起报复式贸易战、且毫不避讳以颠覆中共政权为目标,也试图建构印太战略作为遏制中国大陆的国际防线但川普政府的狼狈下台揭示了两个问题:第一,报复式贸易战对美国国内经济弊大于利关税成本返还到美国企业和民众头上,无疑激起长期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资本力量的高度不满,Tesla、Costco等美企巨头与中方合作密切,完全不给川普面子。第二,川普本人的反中是基於单边主义逻辑,故即便蓬佩奥、博明等人希望倚重盟友力量抗中,但在川普无厘头的「盟友必须先谈钱」面前,完全丧失号召力,北京则趁机抓紧与日本菲律宾以及欧盟加深关系,RCEP、中欧投资协定相继谈成。

这一切在拜登上台后发生了扭转。拜登政府采行的对中政策路线与川普政府的区别仅仅在于,只是将「单边主义」轴心换成了「多边主义」,其他手段思路、方式等等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当美国重新回到了多边主义、普世价值制高点之后,布林肯提出与北京「该合作就合作、该竞争就竞争、该对抗就对抗」的主张,就具有相当鲜明的指示意义。换言之,无论是日本、欧盟还是澳洲,美国对其传统盟友与中国大陆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全球事务的合作并不持异议,但在涉及政治、军事以及核心价值领域,这些盟友必须和美国站在一起,共同向北京施压。

拜登这一招,形同打破了北京试图以「经济决定政治」逻辑进行合纵连横的局面。因为在北京看来,经贸手段是可以深化政治关系的工具,反过来若对政治关系不满,经贸也可以作为反制措施。但经过拜登上台后的一连串外交活动,北京惊觉如果不出招反制,将承受美国及其全球盟友带来的强大政治压力,舆论话语权被动尽显,但一旦出招,就发现原本得心应手的经贸手段,竟有可能反过来摧毁过去5年来对外经贸开拓的成果。当北京意识到欧中投资协定因「新疆棉事件」被无限期搁置,RCEP在各国内部落实成效被美中竞争所拖累时,势必产生「进亦忧、退亦忧」的尴尬。

最关键一点在于,目前美国施打新冠疫苗的速度远高于中国大陆,若未来美国率先实现群体免疫、开放边境与恢复国际交往,又开始源源不断向开发中国家提供疫苗,将是对中国大陆外交最严峻的考验

(作者为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