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台版CPTPP烟火秀(苏泳霖)

图为2018年3月9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由智利等11国签署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与进步协定CPTPP。(图/新华社)

在中国大陆正式申请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的1个星期之后,蔡政府宣布台湾以「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TPKM)之名向纽西兰递件申请加入CPTPP,一时间在两岸舆论掀起波澜:大陆指责台湾「捣乱」,台湾则对日本及国际友台力量乐见台湾加入CPTPP而沾沾自喜,CPTPP似乎将成为两岸新一轮的角力场。

不必否认,政治因素固然是左右整个两岸CPTPP之争的关键,但只要回归以下三个常识,就可以清楚看到,各国经贸考量才是决定两岸CPTPP之争根本。换言之,CPTPP只会有「中国问题」,即是否同意中国大陆加入,而不会有所谓「台湾问题」。台湾加入CPTPP的议题恐怕就像一场闪过即逝的烟火表演。

第一个常识:CPTPP和TPP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该组织已经不再具有「经济抗中」的战略意涵,蔡政府试图利用美国印太战略「联台制中」的杠杆,以推动台湾加入CPTPP,最终恐怕是徒劳一场。绿营的宣传总在高估台湾加入CPTPP的可能性,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台湾自由民主体制与CPTPP的标准 「天然契合」,再加上CPTPP主导方日本政府已表示乐见台湾加入。然而,处于内阁看守期的日方表态更多是礼节性的客套话,未来若呼声较高的「友陆派」河野太郎当选首相,较大可能优先讨论中国大陆的申请案,而不是台湾。

第二个常识:CPTPP虽是多边国际经贸架构,但在共识决的制度下,能否加入仍要透过与成员国逐个进行双边谈判才能决定,只余下2年多任期的蔡政府很难应付,唯有北京才拥有全面铺开战线的实力。最好的参照就是去年底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CPTPP成员国中只有智利、秘鲁、加拿大、墨西哥非RCEP成员,连门槛较低的RCEP台湾都不得其门而入,其中固然存在本身是RCEP成员的大陆不容许台湾在不承认一中前提下参与的政治因素,但平心而论,台湾真的有搞定大陆以外所有成员国的能力吗?

第三个常识:台湾参与国际经贸体系的既有「WTO模式」,具有不可复制的时空背景,蔡政府如果继续回避两岸关系性质、不与对岸进行有效沟通,加入CPTPP的钥匙永远都「看得见、拿不到」。

此次蔡政府以「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申请加入CPTPP,已经展现「维持现状」的意图,但陆方依旧毫不领情,除了北京外交部发声反对外,国台办亦将此举解读为「谋独」动作。原因何在?2001年两岸以「先陆后台」次序加入WTO时,正值扁政府执政,两岸未恢复协商,但一来当时大陆更急迫加入WTO,故搁置了政治争议,二来台湾在WTO的官方简称是「中华台北(对岸称中国台北)」,仍具有一中政治意涵。

2008年后台湾以「中华台北」名义参与拓展国际空间,都是两岸沟通协商后的结果,无论是RCEP还是CPTPP,本应是两岸重启对话的契机。然而,蔡政府申请加入CPTPP虽使用「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但对外都以「台湾」作为简称,而非循WTO模式下的「中华台北」,这无疑自己塞住了与大陆沟通之路,也让台湾与CPTPP的距离愈来愈远。

可预见的是,在疫后各国对中国大陆经贸依赖度加深的趋势下,台湾加入CPTPP的难度将可能更高。(作者为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