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新质生产力对台湾的冲击(苏泳霖)

大陆近来热议的「新质生产力」,不但将成为大陆产业发展蓝图的理论指引,也将成为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部分。图/新华社

在刚刚落幕的今年大陆「两会」上,「新质生产力」一跃成为舆论最关注的热词。这个由中共领导人习近平不久前提出的新概念,不仅成为大陆官方经济政策的新主轴,未来还会纳入大陆新一轮五年规画的核心任务,而「新质生产力」也将重塑未来的两岸经贸关系。

就大陆自身政经发展而言,「新质生产力」其实是习近平「三新」经济理论在实践层面的延伸。所谓「三新」就是「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核心涵义有三点:其一,大陆应抛弃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产业,追求绿色与智慧化产业;其二,大陆应抛弃金融至上、「脱实向虚」的经济形态,转而重视中高端工业建设;其三,大陆应避免核心科技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建立独立自主的内循环经济。

顺着上述三点涵义,再来检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意涵就相当清晰,那就是大陆将倾举国之力建设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独立自主的高端产业体系,而由上述产业所产生的产值即为「新质生产值」。大胆推测,大陆官方有可能彻底告别基于传统生产力的GDP,作为考核中国总体经济和地方经济的指标,转而采用类似「GNQP(Gross New Quality Product)」的新指标,作为对外公布的经济统计数据。

换言之,随着「新质生产力」以及配套量化指标的提出,并由「国内新质生产总值」取代以GDP为核心的传统经济评价体系,今后不仅「大陆GDP成长率保几」的问题可能不复存在,甚至GNQP概念将成为中国原创经济学话语体系推展至全球的典型。在上述趋势下,台湾应该思考: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之下,两岸经贸关系何去何从?

首先,大陆全面推动「新质生产力」、创立「新质生产值」,台湾可以扮演关键正面角色,因而成为两岸和平发展、避免战争危机的「压舱石」。习近平参加今年政协会议时,当面听取有关《加强两岸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报告,并提出「要积极推动两岸科技、农业、人文、青年发展等领域交流合作」,将「科技」作为两岸交流合作的首位,个中涵义耐人寻味。

截至目前为止,台湾与大陆、港澳的贸易结构中,仍以电子元件为最大宗,这恰恰是大陆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习近平呼吁两岸科技合作,政协重视两岸供应链合作,说明未来无论两岸政治情势如何变化,大陆仍然高度重视在民间、经贸层面与台湾加强高科技产业的合作往来。

其次,若回顾大陆已经中止或研究中止的ECFA关税减让列表,包括石化、农渔、机械、汽车零配件、纺织,大部分都在「新质生产力」概念之外。这是否预示着,大陆不太在乎传统产业,ECFA早收清单更是可有可无?如果民进党政府高层依然高谈「两岸情势可控」,而忽视未来两岸经贸变局下的机遇和风险,台湾经济必然受到冲击。(作者为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