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新习李体制的对台政经组合拳(苏泳霖)
大陆全国人大2936票决定李强为国务院总理,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李强握手道贺。(央视新闻截图)
大陆人大最后一天,第三次当选国家主席的习近平、首次当选总理的李强均在发言中提及台湾。前者侧重于大陆对台基本原则的重申,后者则从务实具体面向谈两岸经贸合作,现阶段北京对台政经并行的策略可从新版「习李体制」首日涉台言论中初步掌握。
习近平在人大提及台湾的段落与中共20大报告基本一致,属于面面俱到的基本原则阐述,没有刻意突出或强调的侧重点,也没有加强语气对台独的警告(如「六个任何」等),说明大陆目前对台基调趋于缓和,一中、促统、反独的架构不变的前提下,更侧重防止台海出现「颠覆性」风险,求稳为先。
蔡英文过境美国将会晤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的消息传出后,美国智库界透露北京曾透过二轨管道试探,可否比照1997年众院议长金瑞契来台模式,以「贺锦丽访陆」抵消麦卡锡风波。这说明北京虽然高喊「斗争」,但行动上相当理性,不希望台海再次爆发危机。如果对比上述动向,与此次习近平四平八稳的涉台发言,及两会期间大陆国台办低调正面回应蔡政府松绑两岸直航的表态,可以再次印证,大陆短期内务求两岸和平稳定。
相较习近平的涉台发言,从政治面向做出概括性表述,李强在总理记者会上的表态则更加务实、侧重经济面向。首先需注意到,李强首次记者会的问答设置,与过往总理记者会有许多不同之处。例如,涉外问题减成一题谈美中关系,一改往日总理要同时回答日本、俄罗斯、欧盟等国记者问题的惯例,这背后存在两大逻辑:一是中共成立「外事工作委员会」后,总理就不具备实质外交权;二是俄乌战事背景下,外交问题尤为敏感,新任总理李强也不便多言。
因此,在总理记者会涉外篇幅大为减少的背景下,李强仍然回答了一题港澳、一题台湾,说明大陆对港澳、台湾工作仍高度重视,也希望透过总理记者会向港澳、台湾社会传递明确讯息。果然,李强的回答分为两部分,前半段属于大政方针的阐述,后半段则聚焦两岸经济融合、交流合作的具体事务。其中,李强喊话「希望台胞台企愿意来、融得进(大陆)」,言下之意是延续既有惠台政策,又主张两岸恢复合作「需要共同努力」,要注意「共同」二字的喊话对象,应该包括目前执政的民进党政府。
不难看出,换届后大陆对台「政经并行」的两线策略逐渐清晰,其中「习近平─王沪宁─宋涛」这条政治线,应该还是要争取在两岸协商、政治对话上有所突破,同时要因应美台关系升级导致的危机,而「李强─何立峰─郑栅洁」这条经济线,将继续巩固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基础。大陆两会后,台湾工商团体将相继登陆,或能感受到更为明显的「春暖」气氛。
(作者为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