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台商可以不做夹心饼干(苏泳霖)

远东集团董事长徐旭东(后排左2)邀嘉宾一起点亮「远企耶诞树」。(粘耿豪摄)

过去每当两岸关系紧张,大陆台商往往以「夹心饼干」自嘲,但在北京以「台独金主」为名重拳处罚看起来「不绿」的远东集团之后,未来台商恐怕连「夹心饼干」都没得做,不仅「选边站」成为必须,还要承受更大政治压力、遭遇更多舆论杂音的侵扰。

将心比心,从对岸角度出发,提出「台独清单」的初衷是精准打击台独,也就是要区分出「极少数」破坏和平、制造动荡者,进而保护「绝大多数」台湾普通民众,本意是对台湾民间社会释放善意、维护两岸和平发展。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总统拜登面前强调对统一「有耐心」,双城论坛、海峡论坛也将克服疫情以及台海紧张情势在年底举行,都可以从侧面看到陆方的苦心。

只要遵守「大陆地区-台湾地区」定位的中华民国宪政体制,台独根本就是假议题,但激进派裹挟民粹、谋求政治利益,不惜把两岸带到战争边缘,大陆方面自然会思考如何从根源遏制这种非理性、不道德的政治骗术。此次大陆以环保、税收等理由处罚远东,远东也乖乖认了,并缴纳巨额罚金,这表面上是一次行政层面的执法行动,但很快上升至政治层面,背后还有3个问题需要厘清:

第一,既然这是多省市、跨部会的联合执法行动,那就不只是由国台办一家决定,想必事前有更高层的研究、协调和拍板,以大陆如此庞大的涉台研究系统,究竟是真的搜集到什么关键证据,还是仅以公开政治献金资料辨认「台独金主」?第二,若真的仅以「片段式」公开政治献金资料作依据,这与大陆网民看到小S提及「国手」二字就猎巫为台独分子,本质上有何分别?第三,假如真的要以「台独金主」理由予以警告、约谈,不妨大大方方地做,拿环保、税收的行政裁罚当统独政治工具,这个逻辑难道不是本末倒置吗?

但换一个角度思考,「远东事件」折射出北京对目前两岸关系的思维,仍留有余地:首先,大陆以公开的政治献金资料作为依据,虽然未揭露到真正水面下的绿营金流,但至少有凭有据,且应能带来示范效应,今后在两岸经营事业的台商是否要再向民进党捐款,或明或暗都要斟酌再三了,甚至可能会出现台商向积极主张两岸交流合作、和平融合的政党及候选人资助的热潮。

其次,大陆以行政性理由处罚远东集团,虽给外界留下「选择性执法」之嫌,但目的还是警告为先、点到为止,并非要把远东逼走;再次,大陆这一轮大动作反独之后,近期行政院长苏贞昌对两岸关系的表态的确不如以往呛辣,拜登召开的「民主峰会」亦未邀请蔡英文总统、赖清德副总统的层级与会,仅由驻美大使萧美琴与行政院政务委员唐凤代表出席,说明两岸之间还有一些回旋空间。

大陆迫切想看到「精准打击台独」的成效,瞄准远东的「第一枪」已经开了,国台办重申欢迎并保障台胞台企权益的态度不变,但唯有给出更多、更详细的说明,才能令长期扎根两岸经贸的台湾工商界放心。不过大陆台商也要换一种思维,「夹心饼干」不做也罢!受益于两岸和平的源源红利,拿来支持对两岸合作更理性、更务实、更积极的政治力量,岂不更好?(作者为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