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美中「共管赖清德」格局形成?(苏泳霖)

(图/赖清德竞选办公室提供)

副总统赖清德出访巴拉圭、过境美国,北京连环出招:先是对台祭出反倾销案,后是抛出可能中止ECFA的风声,再来是东部战区军演,然后暂停台湾芒果进口,现又经由尼加拉瓜「排台纳中」提案,由中国以观察员身分加入中美洲议会,迫使台湾退出。观察这一连串经济、军事、外交动作,关键点不是大陆的动机,而是要放在美中关系架构下解读,结论相当清晰:这些反制并未冲击美中关系稳定。

去年8月时任美国众议院院长裴洛西访台后,大陆除了对台发动高强度军事、政治、经济施压以外,反制美国也是重点,包括暂停美中外交、经贸、气候、军事等多个管道的沟通,美中关系降到冰点。相比之下,赖清德返国后,大陆外交部、国台办依然严词批判美方允许赖清德过境,东部战区声明提及「警告外部势力」,而美国国务院也敦促北京停止对台施压,双方看似针锋相对,却不能忽视以下事实:

8月19日大陆军演结束后第二天,新华社发布消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美国华盛顿州民间团体回信,表示「中美关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又过了一天,大陆总理李强在北京会见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代表团,表示「中美经济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希望双方「经济深度融合」。再到8月22日,美国商务部声明将27间中国大陆企业剔除出「未经验证清单」。

简言之,美中高层良性互动未受到赖清德访美及中方对台反制的影响,继续按照既有步伐前进。

大陆此次对台反制举动,在分寸上应有所拿捏,不至于引发美方太强烈的反弹。比如最新在外交场域的动作,是选择在国际区域性多边组织,而非邦交国的挖角。中国加入中美洲议会的名义是观察员,加入身分是议会(大陆全国人大)而非政府。再如放话中止ECFA,属于对两岸之间既有经贸问题的操作,影响不到美方利益。此次军演也没有复制去年8月飞弹试射,甚至连今年4月的飞弹模拟发射画面也没有,而这些动作意在不刺激美日韩大卫营峰会发表过于强硬的反中声明或抗中共识。

最重要的指标,是习近平在东部战区军演结束次日,就公开对美方民间团体回信,北京一向透过最高领导人书信来释放政治风向。这个动作似乎说明,陆方认为美方低调处理赖清德过境符合既定预期,相信也注意到了赖清德对「没有独立路径」、「不会更改国号」的政治表态,虽然对赖清德维持高压批判立场,也对所谓「美台勾连」持续表达不满,但整体上认为赖清德此次过境的影响已经「翻篇」,不会影响今年11月APEC习近平访美、「拜习会」的安排。

上述场景不得不令人好奇和联想:美中曾有「共管陈水扁」的经历,虽然时空背景已经今非昔比,但从双方在一定架构之内处理赖清德过境的动作来看,未来是否会出现美中「共管赖清德」的新格局呢?(作者为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