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预测失准非战之罪 从模型设立观点剖析

▲(图/金融研训院提供)

文/胡胜正

每年年底,各大经济研究机构都针对下一年度景气及产业趋势做预测,这些预测成为政府编列预算、拟定施政方针与企业规划营运策略的重要参考。预测是否准确,攸关政策或营运决策品质

令人尴尬的是,景气预测准确性,每况愈下,行政院主计总处2011年底预估2012年经济成长率为4.19%,实际达成的经济成长率为1.48%;2012年底预估2013年经济成长率为3.53%,实际达成的经济成长率为2.09%,主计单位因此承受相当压力。实际上,国际知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InternationalMonetary Fund,IMF)与全球透视(Global Insight)也屡屡出包。近年来,全球景气动荡,难以掌握,预测失准,非战之罪。

过去经济预测失准的例子不在少数,其中最严重者是没有料到2008年金融海啸。海啸之后,英女皇伊利莎白二世问伦敦政经学院顶尖经济学家,为何无人注意到经济危机来临?众人无言以对,这些知名经济学家后来上书英女皇致歉,承认未能预测金融危机出现的时间及严重性,是很多有智慧人士的集体失误。金融危机,无法避免,未来仍会发生,专家的挑战在于从这次危机学得教训,强化预测能力,设计一套预警机制。

任何经济预测都包含3个元素:设定的模型、使用的计量方法与搜集的资料。近年来,计量方法快速发展,电脑计算能量大幅扩充,但预测仍然频频失误,问题的症结在于设定的模型是否反映错综复杂的经济体系,有相当不确定性

美国联邦准备理事前任主席葛林斯潘(AlanGreenspan),认为要做好预测,必须从了解人性开始,人性表现在经济活动上面,就是凯因斯所谓「动物本能(animal spirit)」,看似变幻莫测,却有某些不变的真理

葛氏认为,「如果适当将动物本能系统化行为的某些层面整合到预测过程,应该能够明显改善预测的正确性。」日前访台、因研究计量经济学及资产定价获得诺贝尔经济奖的韩森教授(Lars Peter Hansen)认为,关键在于极小化模型设定(specification)的不确定性。

模型不确定性影响预测效果

模型设定是将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抓大放小,去掉枝节,以一个或一组方程式加以描述,再用实际资料估计相关参数,并据以进行预测。经济学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在于设定的模型是否反映实际经济。这是韩森所谓「模型外部不确定性」。

在经济稳定成长时期,模型设定较为容易,预测结果大致相当准确。例如,1960年代,利用凯因斯模型所做的经济预测,大致都有相当高的可信赖度。1970年之后,因为石油危机,通货膨胀,利率高涨,引发经济行为的典范移动(paradigm shift),景气循环模型取代凯因斯模型,强调政府支出对民间支出的排挤效果,而非其乘数效果。经济行为典范移动…..

胡胜正现职中央研究院院士暨经济研究所通信研究员、国立中央大学国鼎讲座教授经历:行政院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行政院政务委员中央银行理事

精彩全文,详见《台湾银行家12月号》。※ 本文由财团法人台湾金融研训院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